《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们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并且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一、注意挖掘自身的情感因素,确立情感体验的基调
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得人. 因此,教师要想带着学生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必须首先挖掘自身的情感因素,将自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带到课堂中,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
《槐乡五月》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这是一篇清雅隽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它不是一则童话,却有着童话般的意境。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的赞美,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回忆童年的生活总让人觉得甜美,于是我决定把这美好的感受带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让他们也学会发现自己童年生活中的印记,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循着这样的思路,在课堂上我除了充分发掘课文的语言之外,还跟学生说起自己童年摘槐花的经历,我满怀深情,娓娓道来,学生听得兴味盎然. 学生的向师性很强,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体验一定会深深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充分挖掘和表露自己的情感也就向学生传达明确的信号,给学生奠定了情感体验的基础.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探寻情感体验的源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脱离了教材的情感体验只能是空中楼阁,必定无法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教材永远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工具。无论是写景的、描写状物还是说明叙事的文章,它都是作者情感的浓缩.因此,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借助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才能真切和生动起来.比如在《槐乡五月》中,以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教学主线,从槐花的香、美、多及孩子欢悦情景让学生体会槐乡的特点,体会到槐乡的美。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在读到“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文字时,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香的词语,然后理解“清香、醇香、浓香……”感受槐花香味越来越香,越来越浓,特别是一个“浸”字,更是体现了香味到处都是.借助文本, 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通过朗读细读品悟,感悟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三、充分注重示范的作用,调动学生阅读的激情
我们知道,在语文课的朗读指导中,经常会对学生说:“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课文,感受一下作者的感情好吗?”然后指名学生回答,运用一定作者的语速、语调读出来,然后再齐读或指名读一读,就算体会了这段文字的情感。
的确,这样的训练和指导,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的信息,如果能换成另一种形式来进行朗读指导可能效果会更好!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更需要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读。在让学生仔细倾听的过程中,思考:你能听出什么?或你听到什么?这时候,学生会尽力去探究语言文字的情感内涵,从而达到情感训练的目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找准时机,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自己的情感
首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动情点,为学生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表达的愿望,培养他们传情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槐乡五月》第三段时,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女同学们,象槐乡的小姑娘一样, 用槐花装扮自己,变得更美,边读边表演,男同学们,象槐乡的小小子,边读边表演,去感受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热烈的争论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认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在语文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使情与思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定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好人文的底色。
其次,诵读是学生实现情感内化和体验课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诵读的训练模式可以是初读感知语言,再读领悟语言熟读领悟语言和运用语言。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理解、感悟课文的点滴妙处。充分体现以读为本,在感悟中体现训练,在训练中感悟文本。例如《槐乡五月》中,最后当孩子们对槐乡美景流连忘返,为槐乡风情所陶醉时,再引导孩子们想像与槐乡的孩子告别时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反复接触课文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与感悟,促进对课文语言的内化与积淀。
再次,让读写同步进行。当学生能在读中领悟课文时,我们可以采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能抒发、升华情感。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中,我们可以用“桑兰,我想对你说……”这一句式,引导学生直接倾诉对桑兰的钦佩之情;或者让学生以“假如我是桑兰……”为话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写话.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不仅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供了鲜活的生活背景,还通过合作学习、情感体验,令学生领悟到桑兰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感动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我们知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情感,他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并不相同,有时对同一段文章的理解学生的层次也不尽相同,此时,我们可以释放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保留意见,让学生讲讲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说出根据、缘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找准切入口,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误入歧途的思路能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唐代诗人白居易说: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感情贯注的教学,才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才真正对学生具有摄魂勾魄的艺术魅力.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和运用作者凝聚在课文字里行间的“情源”,品味一句一点的情味,构筑起阅读教学的“情感场”,让学生在“情感元素”的催化下,在教师的“魔术棒”的引导下,轻轻松松的投入到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去,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关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