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文言文教与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8801 日期:2024-02-25 来源:论文网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首先要阐明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且应摒弃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教学生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更要着力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激发学生的情思和遐想,熏陶其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
  关键词:新课标 文言文 教学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辩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在新课标下文言文的教和学在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体会。
  一是教师的教
  1、教师首先要阐明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要向学生阐明,学习这些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水平、艺术素养,激发审美创造精神,让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
  2、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教读、解词、串讲、翻译”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把馍嚼细再喂给学生,学生就像婴儿似的,只是张嘴吞咽,这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初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学起来没兴趣。因此教师要从“教”的角色转变为“导”的角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要由被动接纳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从教师的阴影中走到与教师平等的层次上来。
  3、学习文言文就必须要重视“情境”在教学中作用。
因为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是作者真挚的情感的凝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引导学生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激发学生的情思和遐想,熏陶其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创造课文情境的方法颇多,有语言描述法、书画再现法、音乐渲染情境等。但以往教学中创造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动引入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和部分先悟的学生一同创设情境,带领全体学生走近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实现读者与作者情感上的和谐共鸣。如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为课文配插图、选背景音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中景、物、人有切身的体验,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想象能力,学会鉴赏美,练习表达美,从而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4、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在学习课文中文言文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开去,思维扩展开来,适当增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相似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让学生扩大阅读量,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复习了已学知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是学生的学
  1、背诵名句、名段、名篇。《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初中阶段背诵一些文言诗文,并了解著名作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特点及相关的文化常识。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们可将主要精力放在名句名段名篇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的理解记诵上。在初中阶段学过的文言诗文中,有些文章可称为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曹刿论战》《出师表》等。对这类佳作必须将全文熟记于胸。学生在背诵中得到的训练不仅是记忆能力的训练,还可从中得到美文和美的情操的熏陶,使思想得到升华。文言文背诵在升学考试中是以默写的形式来考查的,评分要求很严格,整句中错一字就不得分,因此在平时学习中,除了准确地背诵之外,还要在准确无误的默写上多下工夫,在动口的同时也要重视动手。
  2、积累实词、句式。“重积累”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一项成功经验和优秀传统。新课标在要求“积累生活素材”之外,还要求“积累语言材料,包括词语、格言警句、精彩语段” 。学生要想具有“借助注解与工具书读懂文言文和理解其内容的能力”,关键是要积累一定数量文言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知识,因此,学习文言文更应重视培养积累的习惯,除上述背诵,摘录等方法外,还可以积累一些文言文特殊词法、句法,归纳整理文学常识及重要作家作品,分类列表,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只有有意识地不断积累,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河。
  3、查阅。课程标准要求“能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提高学生自读能力,不失为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
  4、诵读,陶冶学生的知、情、意。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学生要做到“熟读成诵”和“读书破万卷”。诵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诵读文言文,如读正字音、读准句读等,让情感在反复诵读中互动,领略文言文的美,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文言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整个语文教与学的要求是一致的。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终极目标应达到——教为不教。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教师,我们可理解为“教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教则殆”,只有教与学并进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为将来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