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语文中的合作学习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8583 日期:2024-02-23 来源:论文网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在学习中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因此,探讨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重要保障
  小组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具体来说,可从三方面来操作: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要培养组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讨论时分工一定要明确。
根据不同活动需要设立不同角色后,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等进行合理分工(也可由小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确各自责任,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保证活动顺利实施。
  2、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机会,有利于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讨论习惯,则合作只是空谈,因此,教师应利用小班人数少的优势,切实做好对学生良好讨论习惯的培养。
  3、团结协作的习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和创业都离不开团队合作。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非自发形成的,需要教师精心培育。在小组讨论时,要使小组学生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学生明白只有在每个组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小组才能获得成功,要求学生以小组名义汇报讨论成果,开头词一般应是:我们小组的意见是……教师评议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小组讨论成果的价值,突出对合作意识的评价,突出对小组成绩的肯定。教师通常可这样说:第几小组表现出色;比比,哪一小组的方法更多、更好。要把小组的整体表现与个人学业成绩挂钩,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体现合作的乐趣。
  二、合适的评价和奖励是支撑有效小组讨论的重要力量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班学生少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要把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相结合,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