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课堂闪烁人文的光芒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8533 日期:2024-02-22 来源:论文网
摘 要

关于让课堂闪烁人文的光芒关于让课堂闪烁人文的光芒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
关键词:人文性 人格 情感 意志 性格 心理品质
  前段时间,我县举行了县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比赛,我近水楼台先得月,听了15节课。参赛的老师都是各校的佼佼者,他们沉稳的心理素质、漂亮的粉笔字、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灵活的课堂反馈、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人佩服不已。尤其是参赛课堂时时闪烁的人文光芒,更让我这个平日疏于学习的“老教师”羞愧难当。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半截蜡烛》分角色表演),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如《赠汪伦》问题研究),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如《匆匆》的文本对话)。
  总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许多参赛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连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哪怕有一个学生没读完,老师也会耐心地等待他读完,甚至把话筒对着他,把他(她)的朗读声扩出来予以鼓励。这真正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的人文关怀。回想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书时,常常是少数学生还没读完,我就拍手或在黑板上写上“T”,这些学生就只得放下书来。就是有个别学生读兴正浓,想坚持把书读完,也在周围学生“善意”的提醒下闭嘴了。两相对比,真是令人汗颜!
  我带的是低年级语文,虽然我学过儿童心理学,也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我们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想方设法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虽然也能采用一些方法,如游戏、多媒体,却由于种种原因常常简单化、单一化,往往用教师的权威强制学生参与学习。就拿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这件事来说吧,这次赛课,每位教师的方式都灵活多样。
如杨淼文的《四个太阳》:学生合作互查,开火车查,哪个生字爱错找出来再查,教师报学生举字卡查……就是教师报,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有直接报生字的,有报偏旁的,有报字的结构的,有报字谜的……总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会多一份收获。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干脑力劳动的,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如果不动脑为学生做好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这一称号了。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从教18年来,我的课堂闪烁人文之光了吗?我扪心自问。
  曾记得在内地上一堂公开课《司马光》,自己正认为上得得心应手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如果掉进缸里去的是司马光,旁边又没有司马光砸缸,那该怎么办?”突然冒出这么一个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一下子懵了,根本没去细想,就回了一句:“掉进缸里去的是司马光,旁边当然没有司马光砸缸哟!”课上完后,我还暗自庆幸自己有灵活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没有因学生的质疑而出纰漏,课上得还算成功。现在想起来,怎一个“哎——”字了得!那个学生所问的意思是,如果司马光是溺水者,旁边又没有能想出砸缸的办法来救人的另一个“司马光”,该怎么办?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多好的一个施行“自救教育”的问题呀,却被我三言两语打发了、忽略了,说到底,这是语文的人文性被我忽略了呀!   听了赛课后不久,我们就学完了第三单元,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我爱家乡》。一向成绩很好的刘欢这次仍然写得很好,我把她的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当念到“我的家乡广西人杰地灵,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时,学生林强插嘴:“不对,桂林不算我们的家乡!”我脱口而出:“林强,捣乱呀你?”看来,我真的是该仔细地审视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真的是到了要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某些观点的时候了。也许过去我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工具性,总觉得学生如果听说读写的能力没上去,那就是我这个语文老师的失职,因此,我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而很少去注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虽然我也学习过,但仍然没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认为那只不过是新课改的一个举措,只不过是语文课程价值完整性复归的一个昭示,评价体系没发生根本的改变,考试还是考学生语文工具性掌握得怎么样,谁还去考人文性掌握得怎么样?这也没法考呀?所以,在教学中,我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试想,课堂上哪有人文光芒的闪烁?      
  这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比赛课,我觉得课课都在鞭策着我,真是后生可畏呀!反思自己:再不学习,再不洗脑,在课改中“冲浪”,非但不能成为弄潮儿,反而会灌水、会淹死,这不是危言耸听。让我们的课堂都闪烁起人文的光芒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