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开展小发明的实践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8051 日期:2024-02-18 来源:论文网
【摘 要】:如何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本文就把握生成性,产生课题;紧扣实践性,开展活动;关注发展性,评价过程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科技小发明 生成 有效 评价 综合实践
  在新课程的呼唤下,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素养评价终于在中考中立了“一席之地”,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素养被提到了它应有的地位。而学生科技素养又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是提高小学生科技素养的一个极好的阵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有它独有的优势,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足够探究和思考的时间,教师能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跟踪服务。现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情况,谈一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的策略。
  一、重视问题 转化课题
  我校开展的是以科技小发明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活动,课题内容决定了活动的内容。所以,每次活动的第一步就是生成课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这样才能保证正常地开展活动。因此教师就要有积极参与科技小发明活动的意识,并能逐步提高实践的能力。课题内容的生成既应着眼于各学科知识的整合,更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自然、社会等领域让他们有所“发现”,同时要能充分利用学校及地方社区的课程资源。例如:在校园里,会经常出现掉校牌,学校的垃圾筒时常会飞出垃圾,教室的门窗玻璃不容易清洗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二、紧扣实践 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科技小发明活动,核心特征是探究性,所以确定的操作步骤是:制定计划——学生探究——成果交流。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积极利用校外资源,通过自主实践与亲身经历,在“调查”、“考察”、“创作”等实践活动中,期待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情感体验的产生。下面就以“社区小发明”这个总课题为例开展活动。
  1、制定计划
  小发明的课题来源于社会,小发明的成果为社会服务,学生走出校园到街道社区开展小发明活动,让学生关心社会,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小发明课题的解决也需要社会的参与。依托社会,使学校、社会、家庭结合起来,支持小发明活动,这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开拓小发明课题。当“社区小发明”这个总课题产生之后,导师和学生要根据选定的小课题进行分析其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一个实施计划。
  2、开展活动
  虽然有些小发明,在成年人看来是很简单的、没有什么新颖性的。如果直接否定孩子们的发明乐趣,直接把经验告诉学生,这样的教育结果往往是,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参与活动,经历过程,就不可能有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
  帮助制定好计划后,接下来,就是有条不紊地去完成一个发明创造。按照计划,进行走访调查了解,采纳一些对自己课题有帮助的想法,进行材料和工具的准备,按照计划进行作品创作。在“社区小发明”活动中,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下,小学生的创造火花迸发出无数创造发明的成果。“弧形玻璃刀”在割玻璃时可以弧形切割;“不掉盖的水壶”少了被烫伤的危险;“安全洗杯器”让你的手在洗杯子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玻璃的伤害;一个“多功能衣架”可以让你可以自由挂晒各种衣物;“墙壁拖把”使你在清洗高处墙壁时省了许多力气;“方便钥匙扣”让你省去经常丢钥匙的烦恼等等。注重过程,是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在此理念下,学习的时空得到延伸:由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课程资源得到拓展:家长、群众、社区;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由被动接受到实践探究;教师的角色变了:由学生学习的旁观者、监督者到合作者、激励者、欣赏者。
  3、交流成果
  这是学生体验成功、认识升华、总结得失的环节。通过成果交流,能有效促进他们观察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做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实践方式也是各有特色。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途径去研究,就让他去研究。
实践活动并不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不能要求每一次活动都有一个完美的结果。有些作品科技含量较高,有一定的创新性;有些则是一般的小制作。但我们不能仅以活动成果来一刀切。能成功,皆大欢喜;没成功,也不必沮丧,体验了失败,也是活动的收获,它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为下次的成功积累了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每次的“失败”也就是“成功”。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发明活动更重要的是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注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种种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的一种关注;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意识。科技教育走出了原有的封闭状态,让学生在开放、动态、生动、多元的环境中走向精彩。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关注过程 动态评价
  1、评价的原则
  评价主体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科技小发明活动,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而是多种评价主体并存,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可以是一位教师,也可以由教师组成的小组;可以是是学校行政领导,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其他相关人员或部门等。
  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采取教师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对科学结论的评价与对学生活动过程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把每一次的科技小发明活动资料以档案袋的形式进行综合整理。
  评价方法差异化——评价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顾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强调差异发展,切忌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来评价。
  评价过程可行性——开展活动的条件、时间、难易程度与学生实践相适应,具有可操作性,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内容客观性——可以包括参与小发明活动的态度、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小发明的方法、科技小发明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等切实可以量化的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内容由对学生、导师和科技小发明活动主题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1)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由学生、教师和家长评价三部分组成,既有成果的评价,也有情感态度的评价。所以必须设计具体化、形象化的评价表格,能够具体可行地评价出对象在某一方面的表现,以降低评价的难度,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可分:主题生成的参与积极性;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科技成果的新颖性;成果的科技含量;科技成果的实用性;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等八个方面。同时让家长在观察孩子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
  (2)对指导师的评价
  活动过程即包括学生的探究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指导过程。对导师的评价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小发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由学生、教师和学校行政三部分组成。学生对导师的指导满意度评价,导师个人的自我评价,学校行政制定了科技小发明活动导师的规定,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式,对科技小发明活动方案,指导情况、效果展现,学期的活动成果等进行评价。
  (3)对小发明本身的评价
  由学生、教师和学校行政组成。结合科技小发明活动的实施情况,讨论、总结科技小发明活动实施对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影响,以及在选题、确立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的实施、成果评价等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当一次活动结束后,把计划表、活动成果、评价表等材料进行整理,并把它们放入档案袋中。因为这些材料展示了学生研究探索的过程,记录着学生的体验,反映着学生对科学世界的认识过程。而且在一次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生成新的创新火花,那么我们会打破原定的计划,动态生成新的活动方案,以引领孩子们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实践探索。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有着新的理念和新的操作性,为了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和探求。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