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新一代的合格建设者和创新型人才的使命,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怎样才能“教得好”呢?
下面是我在如何“教得好”的探索道路上的点滴体会。
在20年前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特别强调它们的面积公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新课程改革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和以前教材大不一样,新教材注意运用实例引出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把握概念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能使学生更为自觉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参与获得概念的过程。另一方面可运用不同的例子帮助丰富概念。如初步认识面积的概念后,让学生比较不同文具盒表面积的大小,初步明确1平方厘米、1平方米的含义后,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等等,知道平方厘米是比较小的面积单位、平方米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什么时候用平方厘米,什么时候用平方米作单位,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设计了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体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量一量”,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学生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地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铺垫。整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也较好地体现了“表象模式理论”的三个阶段,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经历三个认知发展阶段:动作式再现表象阶段——映像式再现表象阶段——符号式再现表象阶段。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愿望,使得公式探索的过程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挑战性。
除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外,教材还提供了很多与生活联系密切或富趣味性的图形。特别是我们的试验田这节课,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片,创设了参观试验田的情境。首先参观的是麦地,通过仔细观察和组织交流,使学生对场景图呈现的信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再对有关信息进行合理组合,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把学习的自主权充分交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后来又参观了花地和菜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学生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通过小组交流,提出并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在合作讨论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三个场景中启发引导学生根据收集有用的信息,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交流让全体学生共享发现的成果,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以发现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数学教学中的感性体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