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是“相处、相遇、相知”,“话”是“交流、交换、交际”,对话式教学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可以说,没有对话,就没有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对话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
一、“师生”对话:民主、平等、尊重、信任
民主、平等是对话第一法则。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一个学生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师们应努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平等的姿态走上讲台,面对学生,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清楚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学生也相信教师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这将使得师生关系更加人性化,师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和沟通,实现共同提高。
比如在《林中小溪》的学习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话题:文章主体应写小溪的行进,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那些花花草草?学生的发言很积极:“我认为这样写更能表现森林的美丽。”“我认为这样写更能表现小溪的生活丰富多彩。”“我认为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小溪的行进过程中也会遇到诱惑。”……我一一肯定了他们的发言,并引导他们明白这样写确实是为了突出主体形象——小溪,突出了小溪不留恋美好的田园风光,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师本”对话:领会、了解、领悟、提炼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组织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对话,首先要重视自己与文本的对话,要领会文本的编选意图,了解学生的学情,特别要深入领悟文本的内涵,科学挖掘并提炼对话的话题。可以文本的重点、难点为对话主题,可以疑点问题为对话主题,可以语言妙点为对话主题,使得学生有话可说。
比如《鼎湖山听泉》这篇散文,作者以泉为主抓手,同时又兼及鼎湖山其他诸景的插叙,全文详略有致、明暗交错,显得浑然一体,勾勒、细描浓淡相宜,比喻、抒情、议论从容挥洒。文章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初中学生很难理解作者对人生哲理和社会宇宙发展规律的领悟,而这篇文章被选放在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人类装点着自然,并会从自然界中得到感悟”。
据此,我将本文的对话主题确定为:
1、你认为贯串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
2、你觉得文章中哪些句子写得特别优美?找出来多读几遍,并说说美的理由。
3、“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汨汨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这段话有怎样的内涵?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我适时地把话题分解,引导学生探讨、感悟,效果不错。
三、“生本”对话:自主、发现、分析、体验
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平等的对话,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向文本提出为什么,敢于向作者、编者说“不”,善于表达“我认为……”,乐意向文本说“这里写得真美(好)”。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发现,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批驳,学会了欣赏。学生与作家、编者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会更深刻、更精彩、更个性化。
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
预习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你认为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
2、仔细阅读课文对“外人”的注释,你有没有与课文注释不同的理解?
结果,学生带着问题,仔细研读了课文,联系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很快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很有挑战性,课文注释居然也可以认为它不合理!学生兴趣盎然,经过分析,探讨,还真的有了发现——我们认为这个“外人”解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人”是不合文意的,因为文中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若桃源人的衣着如“外人”,他们怎会“大惊”?何况,他们的祖先“避秦时乱”而来之,此时已是晋朝,人们的服饰不会几百年不变吧?听学生们头头是道的解释,我颔首赞许。
这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交互作用,丰富着文本和学生自我。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阅读,在朗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就有了自己真切的体验——情感体验和对文本整体的体验。体验对写作犹为重要,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有真情实感,就不能有生活的深度积累,自然就谈不上“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的作文了。这些体验给学生提供经验,为他们的写作甚至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可见,对话式教学使语文变得丰富起来、生动起来,使语文教学“活”了起来,对话,的确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魂。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对话:语文阅读教学之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