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7254 日期:2024-02-12 来源:论文网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学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这样这节课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有无发展或有无进步是教学有效或无效的唯一标准。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体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数学课程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注重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材为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它大大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数学成为儿童对其经验、常识的提炼与升华的有力武器;它以实现儿童的发展为宗旨,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收获自信,感受尊重。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教师要结合教材合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效把握和利用情境中的课程资源,才能消除这些教学的负面影响,让学生专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区,让数学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首先,生动有趣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情绪,从而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为达成有效教学创造了条件。
  其二,丰富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有效教学提供了保障。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还容易分散,不易持久,往往被一些无关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针对学生特点,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感官。
  其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而老师则要善于从中找到知识的切入点,紧扣教学环节,紧扣知识和技能,让情境能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巧用生活实例,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知识大都来源于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逐步抽象,形成概念。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多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来进行数学抽象,从而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习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了浓浓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一堂课上的有声、有色、有情、有趣。因此创设有价值的生活化情境,促进了有效教学的生成。
  其四,丰富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有效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式。丰富的情境让孩子们以积极的情感态度进入学习,从而有利于组织学生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其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发现情境中的有效教学资源,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是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的情境创设应该立足于情境是否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要做到朴实、实用,要从教学条件水平、学生生活实际、简单好操作等方面去考虑。要注意每一个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要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并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要善于多途径、多形式地创设情境,善于将预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随时生成的教学情境结合运用。让我们致力于创设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在有效情境中生成有效教学。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