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7114 日期:2024-02-11 来源:论文网

语文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性质定位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性质中可看出,语文学科是知识性和工具性统一体。我们语文教育要想达到这个终极目标,就是要我们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时时刻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具体的语文教育活动中,研究和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通过以下的教育方法与途径来实现:
  一、语文教育过程应体现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理念,在教育活动中就要体现人文关怀。
  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给学生树立坚强的自信心。学生学习成功的原动力是兴趣与信心,兴趣是船的发动机的话,信心就是鼓起的风帆。没有风帆的船在惊涛骇浪之中就只能艰难地寻找前进的方向,有了风帆的船就能迎着恶浪顺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语文教育活动中闪耀着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虽然他们有时表现的内容与表现时机,或许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与授课进程相冲突,而不被教师发现或被教师轻易的否定。但他们想表达的欲望是他们内心世界对外部世界要求感知强烈而喷发的智慧火花。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个性体验想得到认同的强烈愿望。这些闪光点可能是学生偶尔的插话,也可能是与同学或教师的答案不和谐的音符,也可能是学生踽踽独行的个性表露。学生的这些闪光点可能是成为参天大树的一粒种子,也可能是成就大海的一滴水。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和心态去浇灭这些希望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点并用心呵护,让它健康成长。
  再次,给予学生多些思考的时间。既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就需要时间。美国著名成功专家艾.浩恩说:“反应敏捷,出口成章是一种优秀的学习素质;然而深思熟虑,谨小慎微也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此时教师不妨按照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教学细节说:“你不忙举手,想好了再回答!”“别着急,老师等着你们慢慢想!”“静下心来,你很快发现自己刚才想法中的不足。”……只要我们在提问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帮助学生祛除浮燥,我们的学生一定可以收获更多。
  二、语文教育过程应围绕学生进行活动
  语文教育应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首先是改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师主宰课堂的状况。
按照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能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其次,语文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果教育的结论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学生就难以真正地理解和巩固。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成的结论,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能力的内在联系。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排除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育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于是便有了高分底能的“好学生”。这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其三,语文教育要及时纠正学生不假思索的答案。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的一个提问刚落音,学生就异口同声地说出答案。看起来学生似乎已经对这个问题已经弄懂,但这是学生不经过思考而说出的结果,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不经思考碰撞就产生出的答案,就像离开枝头之花,没有生命;几分钟就会枯萎,更不会出硕果。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小桔灯》一文中,教师问:“文中表现了小姑娘怎样的精神?”学生都答:“表现了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从异口同声的回答声中,这位教师感到惊讶而不是欣慰。他不知道学生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于是就问缘由,原来学生是从课后的练习提示中找到的答案。显然,学生没有经过思索就得出的结果。这位老师就因势利导学生去仔细阅读文章,从小女孩黑夜买药、请医生、送“我”下山一连串的语言、行动中帮助学生理解小女孩的精神内涵。及时发现并纠正引导学生不经思考就得出的结果,这是语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时常引起重视的问题。从这些细微的教育细节中,我们的学生不但体会到思考后得到收获的快乐,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升华。
  三、语文教育过程应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学生的个性一般表现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创造个性。创造个性特征表现为: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力、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有人说,有高山就会有深谷,有奇才就会有怪癖。现在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注重主体的自我感受、善于独立思考,希望在平等交流中追求真理,喜欢在对社会现实思考中选择真知。我们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就要尊重学生的这些特征并善于运用这些个性特征去挖掘学生的潜能。
  综上所述,我们说语文教育以人为本,不仅是语文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也是我们培养人才终极目标的需要。因此,在语文教育活动中,我们认为,教师把人类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智力,或是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和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始终是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是认识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