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例题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6995 日期:2024-02-10 来源:论文网

浅谈小学数学例题教学浅谈小学数学例题教学

学课本中的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技能的训练,智能的培养。它具有示范性、科学性、代表性等特点。通过例题教学,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鉴于此,本人认为在小学数学例题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将例题生活情景化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倘若将例题转变生活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时,我先复习百以内的进位加法,如:27+41=?接着学习例题56+18=?我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学生喜欢的玩具图片并展示在黑板上:小汽车28元,飞机56元,手枪5元,狗熊34元,洋娃娃25元。先让学生提出加法问题,并尝试计算,接着请学生对列出的算式进行分类,抽取其中进位加法一例展开讨论,思考算法,哪种方法最简便。这样把学习内容融入生活情景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让学生动手,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教师若能结合例题特征,把问题拓展、加深、变活,便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引导学生动手测量教室、课桌面和数学书四周的长度,引出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学生亲手实践,发现规律,从而获取新知。
  三、拓展例题,培养思维能力
  拓展是指例题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回问,巧妙地改变问题、情节和方法,组织变式练习。数学的各知识点间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只有把课本知识融会贯通,拓展延伸,才会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四、细读教材,总结规律,培养自学能力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例题、基本概念,自己分析、思考,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如:教学分数的认识中,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材料,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达成共识;再结合“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动手分水果,引出并认识分数几分之几。这样,既促进学生抽象概念的自我消化,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大胆创新例题教学,认真备课,联系实际,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学生学习,挖掘学生潜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