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以下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科学创造,贵在质疑,创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疑点,开拓学生的思路,以疑问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决所得结果等等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着重关注的。不仅要教会学生质疑,还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提出问题。
教师要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所以教师要充分的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二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被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力,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要让每个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简而言之,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课堂应该是师生交流的舞台,是师生心智共舞的群体工程。让学生充当“小主人”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举。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参与的时间和民主的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寻思,各抒己见,从而形成师生间平等的情感交流。根据学生好奇又好胜的心理特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探求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机会。在教师的精心组织、点拨下,通过动脑、动手的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1.利用学生渴求解决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问题难易适度,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才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颜色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产生共鸣,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学生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 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创新能力
在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许多行业,直接用到学校数学知识的机会并不多,而且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更多的是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与启迪,以此去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目前,在处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方面,主要有以下两种基本思路:第一,主要通过纯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技巧性较强的方法,如换元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化归等;第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试验、猜想、模型化、合理推理、系统分析等。这两类思想方法的取向有所不同,前者倾向于技术方面,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解决具体问题的技巧,后者则倾向于一般的思考方法,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
例如,学生们在解决某一问题难以入手时,就需要将问题转化或者变形,从而探求最佳解题途径,这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化归。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步渗透、类比、猜想、联想与想象,寻求化归,开展创造性思维方式。
五 教师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保驾护航”
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者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者语言中判断对其的评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好奇心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解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确实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也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拥有一个教学大视野,就要有超前的意识,继往开来。还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学习,努力探索。要全面深刻领悟,逐步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