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实质上,分类讨论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学策略。
分类讨论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中。需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就其引起分类的原因,可归结为:①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②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③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多种情况或多种可能;④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取值会导致不同结果的。应用分类讨论,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分类的过程,可培养学生思考的周密性,条理性,而分类讨论,又促进学生研究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
一个数学问题是否要分类及如何分类,这种经验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当被研究的问题包含有多种可能的情况,导致我们不能将它们一概而论时,迫使我们将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来分类讨论,得出各种情况下相应的结论,而后进行综合。分类讨论一般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 对问题中的某些条件进行分类,要遵循同一标准。
2) 分类要完整:不重复,不遗漏。
3) 有时分类并不是一次完成,还须进行逐级分类,对于不同级的分类,其分类标准不一定统一。
所以我们要努力的使学生掌握这种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从整体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数学思想的教学。比如学习分类思想,要明确分类思想方法具体分散在哪些章节的哪些知识的教学中,不失时机地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分类讨论的思想,揭示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使学生能够自觉合理的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相应数学问题,形成能力。
一、 渗透分类思想,养成分类的意识
每个学生在日常中都具有一定的分类知识,如人群的分类、文具的分类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分类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分类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如数的分类,绝对值的意义,不等式的性质等,都是渗透分类思想的很好机会。
讲解绝对值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得到如下分类: 通过对正数、零、负数的绝对值的认识,了解如何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学习理解数学概念。又如,两个有理数的比较大小,可分为:正数和正数、正数和零、正数和负数、负数和零、负数和负数几类情况来比较,而负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是新的知识点,这就突出了学习的重点。
二、启发诱导,适时揭示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
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初中学生常常分类讨论的意识不强,不知道哪些问题需要分类及如何合理的分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举一些符合大纲要求且学生能够接受的,需要区分种种情况进行讨论的问题,启发诱导,揭示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例1 方程kx2-2x+3=0有几个实数根?
学生往往不注意k对方程性质的影响,讨论或讲评中,使学生明确系数k决定方程的次数,从而分k=0,k≠0两类讨论。当k≠0时,再分△>0,△=0,△<0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例2 二次函数y=a(x-1)2+m的图像过哪几个象限?
这道题势必要考虑图像的开口方向,又要考虑对称轴和顶点的位置。要对字母a和m分类。怎么分,则应由学生讨论,互相补充,互相评价,逐步完善。
这两道例题是初中数学的常见习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此类问题,一方面渗透分类思想,一方面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分类的实质为:化繁为简,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分而治之;其次,有时分类并不是一次就可完成,需逐级分类
三、创设情境,深化提高,使学生自觉应用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提炼外,还要有意识地增加平时应用这一思想方法的机会,得到强化,克服分类讨论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这种数学思想解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边学习边总结,使学生明确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增强学生自觉应用分类讨论的意识。在初中数学中,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往往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1.有些知识本身是分类定义和概括的。如绝对值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等;2.数和式的变形中需要附加条件;3.研究含有字母的方程、不等式解的特征和求解;4.涉及几何图形的形状和位置的问题;5.开放性的数学问题;6.一般得,当问题的条件特别少时,需要分类以补充条件的情况。
例3 当a为何值时,方程 只有一个实数根?求满足条件的实数a的值及方程的根。
分析:该题是含有字母的方程,根据题目的要求,以下三种情况可使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
1) 化得的整式方程为一次方程,则只有一解(且这个根不能是增根);
2)化得的整式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且判别式为零,则只有一解(且这个根不能是增根)
3)化得的整式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且判别式大于零,解得的两根中需有一根 为增根。
在几何中由于图形的形状、位置的不同,条件的不确定,常常需要分类讨论。如这道例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碰到很多这种习题。如: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4,6,求该三角形的周长?
2.⊙O的半径为5cm,AB和CD为⊙O中的两条平行弦,求AB和CD间的距离?
如果不在教学中予于强化,大多数同学往往不会进行分类讨论。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自觉应用分类讨论的意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