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5909 日期:2024-02-01 来源:论文网

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正日益成为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具备的技术和工具。注重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所期待的学生的应用意识的提高还未得到本质的改观。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现状分析
  1.基本认同“学了数学有用”,但对数学有用的认识却是表面的、肤浅的
  如在回答“你认为数学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这一开放性问题时,大多数学生回答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测量、设计图案、建筑、运输等方面,如“利用百分数及打折知识算出商店打折后的价格”,“在生活中,数学使我们学会讨价还价”,“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把日光灯固定在墙上”.把数学应用理解为实用数学。
  2.对身边的数学事实缺乏敏感性
  如在回答“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时,仅有6.3%的学生能经常这样做,34.8%的学生有时这样做,34.5%的学生很少这样做。
  3.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比较薄弱
  在对待“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问题时,36.3%的学生有时这样做,25.1%的学生很少这样做。“在平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的一些问题”时47.8%的学生有时这样,25.5%很少这样做。
  4.面对新知识能主动寻找实际背景意识不强
  在回答“学习了数学概念以后,我的脑子就会浮现相关的具体例子”时,37.5%的学生回答有时这样,29.4%的回答很少这样或从不这样。“对某个数学概念不理解,自己分析概念的一个实际例子”的题中,有42.5%的学生经常这样或总是这样做,25%的学生很少这样或从不这样做。
  5.解数学应用性问题时感觉比较困难
  62.7%的学生认为解数学题比较困难的是应用题,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在于“审题”和“检验”这头和尾上。
  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
  1.丰富学习素材,体会数学价值
  (1)对课本例、习题再创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对课本中出现的常规应用题,可以改变设问方式、变换题设条件、互换条件结论,或者类比成新的数学建模应用问题;对课本中的纯数学问题,可以依据科学性、现实性、新颖性、趣味性、可行性原则,编拟出有实际背景或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建模应用问题。
  (2)从生活中提练数学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源于现实、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活热点中的数学现象,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识水平的应用问题。如个人所得税问题、手机入网、购房、投掷问题。事实证明,只要结合数学课程内容,恰当的把生活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就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体验数学的价值。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改善学习方式,激活应用意思
  (1)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应用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从生产生活需要,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入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主动观察、实验、猜测、分析、归纳等“数学化”学习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概念、定理、性质、公式、法则的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
  (2)让学生养成观察、发现身边数学事实的习惯,激活应用意识
  现在的初中生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生活空间狭小,缺乏对生活的关注,缺乏的数学应用的敏感性。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 能否主动发现身边的数学事实,或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数学事实。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现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身边寻找。
  (3)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注重实践操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 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好运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设计作业、实习作业、课题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
  3.渗透数学建模,培养应用能力
  建模教学既要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又要注意思想方法、思维层次的循序渐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其一是数学模型在问题情境中已经给出,利用所给的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然后求解。这类应用问题所用到的数学模型是比较熟悉的,常用有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几何等模型。选择这类问题可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建模能力,学会常规的建模方法。
  其二是数学模型在问题情境中没有给出,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再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检验。在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过“三关”。一是阅读关,在弄清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获取信息,用数学方法描述问题,寻找数量关系。二是转化关,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数学知识,认定和构建数学模型,完成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三是检验与反思关,解释得到的数学问题的解的实际意义及解的合理性,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进行总结、评价与反思,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总之,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渗透、反复与深化的过程,要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同时,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与“应用意识”的关系,正确把握“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关系,让数学教学充满活力,富有生命力,彰显魅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