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二、在教学过程上,一改过去的灌输式为参与式;三、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扩大“课堂”空间,在活动和实践中强化思想素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 主体人格 参与式 思想素质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然而,思想政治课时效性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长期困扰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教育部的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政治课,调查中有的学生说,政治课离我们希望相差太远了,我们是为考试而学,教学内容死板、枯燥,没有灵活性,更没有挑战性。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生接受,过分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没有尊重学生主体人格,把人仅仅当作手段、工具而不是目的,忽视学生的自主构建、自由发展、自由探索,以致学生思维打不开,死记硬背,自我封闭。因此,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太枯燥,学生难学——太乏味。
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对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既是一个转变教育观念的好机遇,也是一场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为此,我作为一名一线政治课教师,做了一些大胆的思考和尝试。
一、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结合学生实际
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许多理论比较抽象。现行中学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风格,从实际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得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其主体人格,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供了契机。但是,我们所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活生生的主体,如果不顾学生的社会生活的切身感受而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势必让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反感或机械的顺从,这势必会降低政治课的实效。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必须充分联系社会生活,结合学生实际。比如:生动有趣的导入在教学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一个故事的开头。如果故事的开头能动听、能悬念叠出,能异彩纷呈,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引人入胜。一节课的导入直接会影响到该节课的整体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使得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那么一成不变,不是那么枯燥无味,不是那么干瘪苍白,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课堂良好气氛的效果,活跃了学生思维,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比如:讲到政治常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时,我选用了著名歌星藏天朔的案例,尽管教材上那些高官受到制裁的案例也很有说服力,但学生对那些高官不太熟悉,会给他们以假的感觉,臧天朔则不同,是著名歌星,学生觉得这样的案例是活生生的,容易接受。另外,为了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让他们感受社会生活,我让学生经常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并且注意收集报刊中报道的或自己身边发生的有影响的事情进行讨论。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在教学过程上,一改过去的灌输式为参与式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调查显示学生并不是不喜欢政治课,而是不喜欢说教式的政治课。新课程标准要求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更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参与,强调师生应彼此尊重、平等相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为学生发展个性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要求教师不要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辫子,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激发和诱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欲望。比如我在讲到社会热点专题时,经常只是把题目写到黑板上,所有的问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所有的结论也是学生做出的。在课堂讨论时,当学生不能主动发言时,我就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寻找突破口,选择合适的学生带头发言,以便打破僵局。当课堂讨论激烈时,不失时机的抓住关键,将课堂引向深入,还要排除干扰,不至于因纠缠个别枝节问题而占用宝贵的时间,降低讨论质量。讨论到一定时候,我再适时归纳总结,力求做到中心突出、语言简练、道理明白。另外,我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制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如:在讲经济常识保护消费者权利时,将课堂变成模拟超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把问题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不仅把课堂变得生动了,而且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
三、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扩大“课堂”空间,在活动和实践中强化思想素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目前,许多政治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用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那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素质的提高,是难以真正达到的。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实践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我经常布置一些研究性的课题,要学生深入社会作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在讲新中国60年辉煌成就时,我就布置学生分小组去调查,让他们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学生会带回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充分展示了新中国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当然有时候学生也带回了一些与教材不一致的结论,我不是予以否定,而是认为这又丰富了我们讨论的内容。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真正实现了校内课堂与校外课堂的有机结合,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政治课教师不能面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无动于衷,我们必须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大胆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尊重学生主体人格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