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一些问题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4492 日期:2024-01-19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前制约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因素,除观念导向和学校客观条件外主要还有:教师因素。不少教师的知识面狭窄,功底浅,对现代学术动态知之不多,而且教法古板,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习惯于满堂灌或照本宣科,知识承载量少,导致出现启而难发,启而不发的现象,因而师资的知识和方法尚待更新。
  关键词:启发;更新;创新课堂
  
  一、创新课堂的功效
  传统应试教育仅局限于围着课本转,以教师一言堂为主,以学生机械性被动接受为意向,以分数为唯一评估标准,其弊端急需消除。创新课堂的优化设计的效用初露端倪,体现了教法与学法并重,知识和能力同举的目标,有利于实现从守成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超越,推进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笔者认为:
  1.它能推进教师观念更新和知识的充实,有助于现代教学模式和方案的进一步摸索与实施。教师不仅要学教更要能教和善教,教然后知困,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开阔眼界,加强业务进修,进而带动学生去学,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还有学得怎样,自觉地做教学改革的促进派,才能有利于教学。当今教改中许多优秀的改革模式和方案已脱颖而出。例如江苏启东中学推出“教案学案一体化”系列;浙江金华一中试行“学案导学法”等。目前各类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层出不穷,例如北京、江苏、天津等地出版了大量创新课堂参考资料,如科利华公司推出的CSC电子各课系统等,以及各期历史报刊,尤其是扬子坤、陈伟国等人的文章,若通过上网还可获取无限的信息资源,这些都为高质量的学习辅助材料提供了源头活水。
  2.它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减轻学生负担。通过创新课堂逐步地点拨和示范,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目标要求,驾驭历史线索与规律,阅读和钻研历史材料,遵循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法”,从单调、繁琐的听、抄、背中解放出来,还历史以生动、深刻、丰富的本来面目。叶圣陶先生重申“教是为了不教”,历史教学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学能力,为高三和大学阶段,甚至于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3.它能提供有特色的切实可行的助学资料,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课堂”立足教材,紧扣大纲,联系实际,着重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归纳要点,研讨疑点,对现有教学资料进行加工和筛选。努力达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创新为灵魂,体现了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争取改变长期以来那种学得累但又学不好的不利处境。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创新课堂”优化设计的使用
  为使“创新课堂”成为主题明确、目标实际、策略合理、程序完整的助学帮手,做到“全”、“实”、“活”、“新”,使教学内容尽量简约和精确,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应当:
  1.实际出发,反对主观随意。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诸如对知识基础、动机兴趣,困难和缺陷等都要周全考虑,想学生之所想,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依据反馈信息,适时调控,力争精炼、多导、有趣,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循循善诱,步步为营,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所作为,摈弃消极被动。学生要充分激发学习的正确动机和浓厚兴趣,以教材为本,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通,强化独立思考意识,拓宽和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广读精练,稳扎稳打,在教师的指点下由注重求知的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妥协处理学科之间,课内课外之间,师生之间以及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保证学生学习主人的角色定位,把勤学、敏思和笃行有机地结合起来。
  3.科学规范,切忌粗制滥造。教师首先要切实提高业务水平,更新观念,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适应改革新形势,进而通过精心备课,做到有章可循,再摄取有关教学资料的信息,经过一番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为我所用,并且要恰到好处,适时、适量、适度,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突出重点和难点。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直至“还有什么”的问题。逐步积累和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库。
  “教为不教,学为自学”是我们渴求的教学理想境界,尽管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大家辛勤耕耘和培育,“创新课堂”这棵幼苗就能茁壮成长,并结出硕果。笔者愿与同仁们共为中学历史教改相互勉励,为实施素质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