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读”中学语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4469 日期:2024-01-19 来源:论文网

  摘要: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班开设了课外阅读课,并在阅读的方法上给学生以充分的指导。
  关键词:方法指导;课程加强;语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多读好书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性。新的课程标准对各年级段的阅读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班开设了课外阅读课,并在阅读的方法上给学生以充分的指导。
  多读将文字、声音、形象审美熔铸在一起,挖掘出了“声音”这一语文教学中最被忽略的因素,复活了语文本身的精神血肉。学生通过多读,将文字转化为饱含情感的声音,培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深层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情感内容的分析和领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学生普遍反映,多读使他们对文章语言有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说话写作时很自然的就能创造出许多优美的句子,使他们的语言神经更加敏锐,创作欲望不时被唤起,背诵使他们积累了更多知识,对问题理解更加深刻。对文学的审美有了更多的灵感,这不是一种以往苦求而不得的教学境界吗?
  一、教给方法指导“读”
  为了让学生学会读文本,我教给了学生三种方法: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确细读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并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首先看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跳读法。就是不通读,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二、积极参与内化“读”
  我班每学期都进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评,学生在展评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也进一步强化了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班师生还共同编辑了《畅想作文集》,集中收录了班内学生的“杰作”。
   三、开设课程加强“读”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尝试着开设了多种类型的阅读课。多读将文字、声音、形象审美熔铸在一起,挖掘出了“声音”这一语文教学中最被忽略的因素,复活了语文本身的精神血肉。如阅读指导课,即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基本熟悉泛读、速读和精读。自由阅读课,即学生根据个人感兴趣的内容自选材料阅读。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读书实践中尝试运用。阅读汇报课,即让学生经过一段阅读欣赏后畅谈读书的收获和体会,发表书评,展示习作。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得越见深切。”从心理学上说,这个论断也是符合语言理解的心理过程的。把这个思想运用到语文教学,就是当学生接触到客观事物时,要引导他们思考这些语言文字表现的是什么事物。只有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敏感的语感才能培养出来。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妨采用以上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一系列“读”书训练,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