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本位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4104 日期:2024-01-16 来源:论文网

浅谈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本位思考浅谈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本位思考

文关健词: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教学评价 专业技能
  论文摘要: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显,对于中职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更是使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途径,而传统的语丈教学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目前形式看,中职语丈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以学生的专业、实际学习能力和个性差异为本位,在此基拙上实施系统的课程内容改革、评价机制的改革,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使语丈真垂的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7年3月召开的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把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取得职业资格,顺利实现就业。”
  长期以来,语文课在职校中作为主课,每周四至五节。在同一年级中,不论什么专业,使用一个语文课本,每学期不少于写四篇作文,教学十四至十六篇范文,二至四次测验、二次考试。教师基本上是类同普教的方法进行教,学生也是同普教一样的学。无论是“校考”还是“市考.,,不问什么专业,考试重点、要点、范围都是一样的。这和职教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事实上,职业学校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职校生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的专业,可以相对自由地设计自己的未来,它不必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教学,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以学生为本”,这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对于中职学校,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专业需求为本、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在具体教学中,我认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以学生的专业树求为本位
  新大纲规定的总目标指出:“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就业、交际和学习需要的阅读、写作、听、说的基本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这段话高度概括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要为学生学习的专业课服务。
  1在课程内容的设!上要以专业为本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学生熟练的专业技能为第一位,培养目标是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其价值体现在“用“上,语文课的教学应能满足专业理论课的教学需要,使语文知识真正成为连接专业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以够用为原则。改’,传授知识”为“掌握知识”,并与发展能力并重,使“学做合一,知行合一”,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得以增强,体现出现代化和适应性。
  根据新大纲规定的总目标可把语文课分为基础课程和职业课程两类。学生在系统地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必须要向自己专业技能领域延伸和渗透。比如:计算机专业的英语应增加计算机专用英语课程;旅游专业应增设古文、古代文学史知识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装美专业应增加书法训练、诗词鉴赏训练的内容;商务财贸专业应增设企业文书、公务文书等应用文训练;餐饮管理专业需加入礼仪规范、餐饮文化知识、及接待、主持、司仪等口语交际训练;机电类、电子类专业、汽修专业,则要加强科技说明文的教学,并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分别写作“如何操作机床”、“怎样修理电视机”、“发动机的安装’,等复杂说明文。总之,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满足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2.在教学评价机制上要体现以专业为本
  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的评定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命门,如果评价机制还是旧的一套,语文教学不可能以学生为本,语文新大纲就不可能顺利实现。中职语文考试更不应该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标准化试题是题海战术的产物、是升学“独木桥”的产物,他培养学生成为“考试机器”。设想.同样学习了一篇课文《项链》后,幼师班的A学生在标准化试题的测验成绩为八十分,但她朗读只是及格,复述故事如背书。而B学生的标准化试题测验为六十分,但朗读生动有感情,甚至能用不同语调、语气来表达不同的角色的语言,复述能抓住重点和小说高潮,并能短评。试问哪一位学生能力强呢,这是十分明显的,是B学生。但从单一的升学角度来讲,也许是A学生的考试答卷能力强了。因此,考试机制从下到上都要改革,考试要以职业为本,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再试想,如果商务专业的学生没有一手好字,甚至于连端正清晰都谈不上;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甚至于企业文书都写不好;说明文写成议论文,甚至文句不通;难道语文教学成功了吗,肯定不成功,而且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职业能力差,竞争能力缺乏,用人单位是不会欢迎的。所以,评价教学效果不是看高分,而是评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阅读分析、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
  二、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本位
  目前职校学生在教学、教育方面情况不容乐观。在语文教学上表现为:语文基础差,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字、词都不会写;书面表达低,语病连篇;缺乏审美意识、情感体验;厌学情绪明显,“下课一条龙,上课一条虫”,恶性循环,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主观原因,他们在初中的语文基础就没打好或学习方法存在问题,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客观原因,职校生和普高生虽同属高中系,但两者间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而作为大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虽然起步比较晚,但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不可忽视.同样陷入了“千人一面,万人一书”的教育教学模式,语文课在职校生的眼里往往是生硬死板、枯燥无味的。与此同时,“以人为本”发展创新教育”的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一切教育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实际学习为本位和出发点,给予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成,掌握就业必须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职校生的实际为本。
  职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及控制,指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把握好教学的“难度”,“难度”是指知识传授所需要达到的难易度,是对教学内容的动态把握。在教学过程中,难度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难度过高,则学生因无法接受和掌握,而产生畏难心理,同样不利千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因而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激励学生在一“跳”一’,摘”中获得提高,学生跳起摸高的位置就是我们教学难度的上限。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林,玉进贾府》时,制定了这样几个教学目标:①分析林,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的性格特征;②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荣国府院落方位图;③正确理解宝、,爱情的悲剧意义。分析这些目标,我们发现除了第一个目标我们的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尚可实现的话,其他的目标不要说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恐怕普高生、大学生,甚至有些专家学者也未必就敢说自己的答案是正确无误的。由此可见,一节课的定位不准将导致这一节课的教学失败,而一门学科的定位不准势必导致这一学科教学的失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突出过程评价,以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为本。
  传统考核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却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建立一种合理的考核制度,突出过程评价,尽壁体现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是只以试卷为准,要与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挂钩,结合学生本身的水平综合考虑。要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

  比如,过程评价成绩可以这样计算:
  课堂活动分(50%)+作业分(20%)+测试分(30%)二学期总成绩
  由教师设计出学生课堂活动记录卡、作业情况记录卡等,然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共同填写、详细记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及练习完成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准确评价。其目的就在于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自己能做的、想做的事,并且努力把它做得最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发展的机会与空间,自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学习目标。只有让职校学生从以往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重新树立起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
  三、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
  伽利略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洋特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之多,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目前中职生最缺少的就是兴趣和自信,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让他们发现自我,正视自我,善待自我,已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重大课题。
  1.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利于学生个性特点为本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竟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什么是人才,高精尖自然是人才,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在某一单位、某一工作中做得比别人好也是人才。虽说职中的学生考试成绩不一定好,但是,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职中同样藏龙卧虎。因此,在新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要充分体现既让学生共同发展,又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个性特长的特点。简单地来说,我们要让能“说”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说”的机会,能“读”的学生,展示他“读,的风采;能“写’,的学生,让他有驰骋文思的自由,让他们的能力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强化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要能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自由选择参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自主性作业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成为具有综合竟争能力的人才。
  2.教学评价以体现个性差异为本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快慢都有可能与别人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也就决定了在学习成效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只有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评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因材施教”。材就是指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其中包括他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心理上的特点。“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在教育或教学上,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评价,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兴趣、性格,能力不同的条件在各方而都得到发展。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性格外向、学习积极性颇高的学生,可以给予“激励制定高日标”的评价。我经常这样说,"xx同学,你朗诵的真棒!如果你可以让语速再缓和些,会非常出色的!”“哇,这篇关于广告装潇的错别字调查报告太详细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可以给同学们讲讲你的心得吗,’等等。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也给学生制定了更高的技能目标,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升华。而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可采用“延迟评价法”。如在课堂教学中发现,这些学生回答问题时末语光红、辞不达意或一言不发,教师不需要过急地给出评价,以免伤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可以过段时间,当其他同学正在课堂讨论或练习的时候,走到这些学生身边.轩轻地问:A同学,是不是因为心理紧张说不出话啊,.B同学,老师认为你内心已经明白了,只是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来,对吗,”
  这种评价方式,茸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白曹心和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才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首选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