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小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作为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使识字成为学生愉快的经历。
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识字质量?工作中我体会到要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兴趣,就能自觉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
1、联系生活识字。新课程中有许多识字课,都与生活紧密相连,上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相关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轻松地识记汉字。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而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走迷宫、“抓特务”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课外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巩固与补充,因为生活是个大课堂。比如,大街上的广告牌、路旁商店的名称、商店里各种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纸、饮料瓶、牙膏盒、说明书、废旧报纸、同学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材料。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字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一问、查一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也为了进行宏观调控,我还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识得的汉字收集起来,制成识字本,带回学校交流、展示。
2、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习方法的选择又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在字音教学时,可以根据偏旁让学生猜猜它的读音,如“消、削、抱、姑、苍”等字,都可以根据偏旁读音。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根据它的偏旁读出正确的字音,像“捎”,偏旁是“肖”,但它读“sha o”,而不是“xi a o”,还有“讨”偏旁是“寸”,但它读“t a o”,而不读“cun”。 但这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在字形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歌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灭”时,教给学生这样来记:火上盖个盖,一盖火就灭;在教学“料”时,教给学生这样记:今天上集,买米一斗。而在教学“思”时,有的学生则自己编起了歌谣:虽有十个口,却有一颗心;心在田下头,偏爱勤思考。由此可以看到,只要交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但遇到其中来。另外在字义教学中,许多字的字形就代表着它的意思,像“捎”和“梢”,虽然都读“sh ao”,但“捎”的部首是“手”,显然与动作有关,“梢”的部首是“木”,当然与树木有关。于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分析,引导他们注意区分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学生由此类推,很快便发现了许多小窍门,如“恨”的部首是:‘忄”,它的字义当然与心情有关,“论”的部首是“讠”,它的字义肯定与语言有关,结果一查字典,与自己判断的一个样。他们高兴的心情自然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就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