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评价集中在“发展”二字上──即发展性评价。其内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逐步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育人”、“促进人”,而不是“管人”、“选拔人”。其“价值向度”可表述为:提升人的地位,发展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展现人的风采、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但就具体实践中,我们必须关注美术学科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七个特性。
一、美术学科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1.有利于巩固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潜能
我们对学生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时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明确评价是美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它不是美术课程的外加装饰,而是美术学习持续的过程。贯穿在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环节评价因目标而生,美术中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为了检验美术新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或学习目标相对于学生的适应性。以发展性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是以教学内容、目标和作业要求为基础为依据进行的。评价过程必定涉及所学甚至概述所学,可起到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是显然的。
另外,通过积极评价,会让每个学生深信不疑:自己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优秀的潜能:只要积极努力就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
2.有利于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获得成功感和了解自己尚需改进之处,促进学习兴趣。
发展性教学评价提供和反馈给学生的是强有力的信息和指导,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另外,发展性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激发学生的热情,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中特别关注对于弱势群体的教学评价。所谓弱势群体,包括学习上的落伍者、智能上的滞后者、家庭条件上的困难者,一般表现为自信心较弱甚至缺乏自信心。教师采用发展性教学评价,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有利于学生理解美术,认识和理解形式风格的多样性。
利用发展性评价评价学生作业时,学生面对黑板(或展板)上琳琅满目的不同面貌的作业,经过师生对其正确的甄别与评价,可以加深对作品形式风格多样性和美的多样性的认识与理解,加深对美术表现性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
4.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品格的形式
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和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如果能结合学生动态学习过程的表现,如认真的态度,克服困难的情况,合作的精神予以肯定和表扬,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同样在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中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也可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品格。
二、美术学科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美术发展性教学评价与许多学科不同的是大量采用质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而且评价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它不应局限于某一层面或某一向度。有些人认为,美术教学评价随意性很大,不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这是对评价的一种偏见。美术教学本来是充满情感色彩的艺术活动,采用数理方式的量化评价难以实现,而已描述为主的质性评价是基本的方法。美术教学针对不同基础和不同个性的学生确定评价的层次和向度,以发展性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体现面向每位学生的自主发展,这些美术教学评价的因素使这项工作看上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美术教学评价“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终结性评价关注的是结果,是面向“未来”、注重发展的评价。所以,发展性教学评价也应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美术发展性教学评价不应只是局限在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上。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比如对学习习惯的评价,审美情趣的评价,兴趣爱好的评价,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评价,创新意识的评价等等。使评价的范围更广一些)。在实际教学中,有的美术教师将其结合得非常好,一次评价的结果也许就是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
三、美术学科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不同个体不同层面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灵活性。
例如:在执教《大家都来做》一课中因为此课是让学生在校园的操场上进行,又是一年级学生入学的第二节课,天气比较热,所以,课前我请学生每人戴一顶小帽子。在评价分组完成的作品中,“你们认为哪件作品最好?”这是评价时教师经常问出的问题。学生口头回答显得纷乱而被动。这时,我发现一个学生把他的小帽子丢到他们组的作品旁边,我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孩子天真的回答:“因为我喜欢这件作品。一句简单的回答,引起了孩子们的快速反应,他们纷纷把自己的小帽子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旁边。我看到后,灵机一动,顺应了孩子们的做法,接着说:“看看我们哪个小组得到的帽子最多,我们就先去哪一组,看看他们组的作品为什么得到这么多的小帽子。”孩子们都很开心,主动给大家讲述自己为什么选这件作品,小组的作者也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组的作品。得到帽子少的组也接受了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当我们走到最后一组的时候,发现这一组的作品一个帽子也没有得到。我和学生们交谈,原来是这件作品的色彩和造型没有吸引大家。经过小作者们的介绍,我们发现作品的构思独特,寓意也很深刻。于是学生们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起动手再加工。作业效果大不一样。只是小作者们仍然闷闷不乐,因为他们的作品没有获得小帽子的奖赏。这时,我摘下自己的帽子,对他们说:“老师认为你们的想法很好,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它变成了一件美观而且有感情的作品。老师最喜欢你们组的这件作品。我决定把我的小帽子放在你们组的旁边。”几个孩子破涕为笑。评价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着,不再是单调的老师和学生的对话,而是投票和对话结合的评价。这样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气氛,正是我在教学中所追求的。
四、美术学科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情感性
1.美术发展性评价中体现学生作品的情感。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语言及情感。对于学生心中所经历的情感体验,我们同样不可忽视。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的活动之一,每个人的情感、兴趣、爱好、性格等都可以在发展性评价中获得一个自由的空间,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作品与他人交流。
例如:我在执教《彩点连彩线》一课中,学生们踊跃举手展示自己的作品,我发现有个学生在作业中画了一个大人和一群孩子,由于年纪小,她表现的人物都很稚拙。我询问后才知道,这是我和学生们。我正疑惑这和我们学习内容有何关系时,这个学生将她要表达的情感说了出来,我把它总结为一首儿歌:“老师像根根彩线,学生像颗颗彩珠。根根彩线串起颗颗彩珠,串起的是我们的心,串起的是我们的师生情。”孩子的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心。一根线和一颗珠竟然被孩子注入了如此温馨的情感,可见情感价值观的体现在美术发展性评价中不可忽视。
2.美术发展性评价中加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在发展性评价中起到增进情感的作用。多用大拇指赞许,不用食指指责;多用肯定的目光,不用无所谓的眼神;多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和学生“楚河汉界”……。
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在学生作业本上简单写几句相应的肯定性的评语,或者在看不明白学生创作的意图和内容时,与他们耐心地交流,加盖小印章或者在学生表现及发挥出色的同时拥抱一下他们,都极大地增进了师生间的情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让他们在彼此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加深了友谊。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五、美术学科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个体性与自主性
美国心理学家、“多元智能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通过研究证实,每个人都同时具有七种以上的智能,只是这几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每位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从各个角度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发现和寻找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力。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这种乐观的“学生观”使我们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方式更为积极。
老师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儿童的作品到底由谁来评价比较好呢?孩子们的作品,要由教师去解释和评价吗?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美术教育应避免把成人的标准强加于儿童。学生自己可以理解他们同龄人的想法和作品。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应主动开展学习活动,还应拥有对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的权利。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而评价的权利也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的错误通常是由教师发现和指出的,学生的优点也需以得到教师首肯为前提。其实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去,既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用评价的手段发现知识、技能及学习态度上的不足,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调整和矫正,这比“勒令改正”要有效的多。因为学习的有效性不光来自成功的操作,更来自于对操作本身的反省和总结,学生通过自主评价来“领略成功”、“领悟错误”,在下一次实践中,主体往往会以上次对成功或错误的认识监控新的操作过程,形成自我调节、自我监控。
六、美术学科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艺术性
1.发展性教学评价中鼓励与表扬的艺术性
鼓励和表扬都是对学生言行的肯定,但自己考究起来,它们之间却有很大区别。本着多鼓励少表扬的原则,这也是美术发展性教学评价艺术性的—种体现。
(1)鼓励与表扬所针对的评价对象不同。
被鼓励的学生包括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包括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而被表扬的则往往是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所谓表扬先进就是这个意思。
(2)鼓励与表扬的评价目的不同,因而做法也不相同。
鼓励者往往是站在被鼓励者的角度,从促进其自身的进步出发,其做法是对学生的言行做出肯定性的评价,以促其继续进步。而表扬者往往是站在表扬者自己的角度,不但对学生言行本身做出评价,而且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以便让学生按照表扬者所示意的“标准”与“好恶”去行动。
如:有位同学设计的贺卡很美观。鼓励者的言语往往是:“你做的贺卡真漂亮,证明你是个很有美术天赋的孩子,希望你可以制作出更新颖美观的贺卡。”而表扬者的言语是:“贺卡做的很漂亮,我很喜欢。祝贺你!”
(3)鼓励与表扬所产生的评价效果不同
受鼓励的学生,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弱势群体,他们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是继续学习的信心,是前进的动力。受到表扬的好学生,则可能会从此骄傲起来,变的好恶是从;而弱势群体,是难以得到表扬的。
因此,发展性评价要求广大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少表扬。这里的“多”,既指对每一个学生鼓励的次数,又指被鼓励的应该是每一个孩子。但这并不表明教师应一味的鼓励表扬。对于作品完成效果不佳的同学,或者课堂中的“违规事件”,教师也应该在不伤害孩子心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改正。
2.美术学科发展性评价中批评的艺术性
对于课堂中有“违规”行为的学生,评价中不能忽视他们,更不能伤害他们。教师的“无意伤害”常常会推倒学生心灵中的全部美丽,抵消学生所受教育的总和。因此,美术学科发展性评价中批评的艺术尤为重要。
例如:我在执教《平面构成──特异》时,学生正在安静听课,有一位学生回头说话,我没有点名批评这位学生,而是问同学们,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特异现象,如在安静的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课,只有一位学生在讲话,这也是一种特异现象,同学们想想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特异现象。那位说话的学生难堪地低下了头,其他同学并未察觉发生了什么事,而是非常有兴趣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有的说,在一片花丛中,只有一朵花盛开,其他都是花蕾;有的说,在水中,20只黑鸭子中游来了一只白色的鸭子,这种现象叫做特异。
我在处理这件“违规事件”中用了移情、换位、跳出框框、超越常规等方式方法,贴近学生心灵,走近学生内心,赞赏美好情感。
关注美术学科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七个特性,建立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使发展性教学评价走向日常化、通俗化、亲情化、人性化,成为密切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环境和充满活力的课程资源,是发展性评价改革的目标。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性,旨在引导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成为照亮学生生活和心灵,照亮学生一生的永恒之“灯”。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