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强化校本培训,提高参研教师水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还学生一片自主选择的天空,丰富学生作文资源,优化作文教学过程,追求作文形式的多样化。作文批改注重情感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用活教材,激活学生作文欲望。以利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主题词 】 强化培训 优化环境 自主选择 优化过程 追求多样化 情感性与科学性 丰富资源 用活教材 全面提高
一、课题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中不难看出,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然而综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完全封闭型教学导致作文教学内容与儿童生活脱节;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相当大;重课内轻课外,致使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偏硬造;课堂上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地指导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限制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语言发展,导致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效果普遍低劣,学生作文胡编乱造,城乡学生能力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来说,只有走具有农村特色的作文教学探索之路,才大有作为。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宗旨是:加速扩展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面,消除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稳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①探索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心理,构建民主、开放、和谐的作文教学环境,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② 解决农村小学生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
③ 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的作文评价的新体系。
④ 对现有教材的作文训练内容适当加以选择、改编、组合、补充和拓展。
⑤ 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课题研究的内容: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领域相当宽,为了使研究取得更好的实效,在本课题前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本阶段侧重选择了以下几个领域:
①继续开展农村小学生作文心理的研究。
②拓展好现有的作文教学资源,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习作环境。
③ 继续加强作文批改的研究,改革评价方法、手段和途径,重视过程评价。
④ 加强对现有教材的作文训练内容的研究。根据农村小学作文素养发展的需要,对现有习作内容教材部分进行适当改编、组合、补充和拓展,使作文教学内容综合化、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人文化。
⑤开设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发展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课题实施情况
1、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①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学习有关课标及课程改革的内容,如《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系列丛书等。有关作文教学的内容,如《小学作文教学手册》、《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小学作文教学论》、《小学作文训练艺术》、《新编小学作文教与学》等。使全体参研教师了解新课标、新课程,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民主、开放、和谐的小学作文教学观。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②对教师进行课题培训。学校多次委派课题负责人陈太祥老师外出学习,先后聆听了省教科所王真东教授,省教院李小融教授,市教科所郑显银、旷明二位专家及县教研室专家的讲座,回到学校后,对全体参研教师进行了培训。对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实施组织了多次讲座。发放了教育科研基本知识的相关资料,如《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教育科学科研成果推广或课题实验的全过程》等,这样使参研教师进一步明白了研究的理念,思想以及内容和途径。
③坚持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科研和教研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发展不可偏颇的两个轮子,只有协调一致,以研导改,以改促研,相互促进,才能推动学校教改工作不断发展。我们重视教学研究,强调教研活动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做到:校内研究课具有层次性,课题研究课具有指导性和创新性。今年陈太祥、李兴斌二位老师执教的作文讲评课和作文指导课,以崭新的教育理念,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那精湛的作文教学技艺赢得了听课领导及老师的普遍赞誉。
2、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还学生一片自主选择的天空
①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打破学生“学校一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学习轨道,顺应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到语言与思维的“源头”——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学习语文,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市场、场镇建设、环保和乡村变化,采访人物等,这样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为,所感,为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闪耀个性色彩的作文奠定了基础。
②营造大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和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感性经验,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智力背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