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模式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7650 日期:2023-11-18 来源:论文网
摘要: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界定,来认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组成要素和内涵,认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必然涉及资源、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这四个基本要素,并依据人们对这些要素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来阐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概念;内涵;模式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所谓职业教育信息化,就是职业教育的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推动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
  了解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内涵,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信息化,什么是教育信息化。1963年日本学者 Tadao Umesao在一篇评论文章《论信息产业》中首先提出了“信息产业的时代”,到1967年日本社会开始使用“信息化”(infonnatization)一词。这是有关“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最早的文献。这里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都是从产业的角度来阐述的。 1997年4月,中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化体系的概念。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方面的要素。这个概念同样也是从产业的角度来考虑整个国家的信息化。教育部门的信息化,也必然涉及这几个因素。所以,教育信息化体系内涵必然涉及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人才培养、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至于信息技术和产业,它是属于国家层次的,不应属于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同样,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也包括以上相应部分。而教育信息化的法规政策和法规标准应属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范围,在具体职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中,不应包括信息政策和标准,它们所涉及的只是应用政策和标准的问题(参见图1)。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教学课件库的建设上。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对相关理论的学习较为弱化,对于相关的技术和技巧、技能的掌握要求较高,实践的环节所占比重较大,而提高相关技巧和技能的直观程度是计算机应用于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因此,用计算机模拟相关部件和设备的构成、组合和运转过程的课件库的建设,就成为职业教育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方面。课件库的建设要采用一线教师个人或集体开发,学校集中管理,形成资源库共享的方式进行。只有这种方式开发的课件库才能真正适应学生的要求和特点,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师素质。
  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导向。世界银行在援助中国职教发展时曾提出对中国职教发展的政策性建议“采纳以劳务市场信息为根据而不是以劳动力预测为根据”,并要求职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建立“企业咨询委员会”和“学校管理委员会”,让用人单位参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建设包括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劳动力市场信息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反馈市场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
  根据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参见图2):

[参考文献]
[1]卢晓中.当代高等教育理念对中国的影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小松崎清介等著,李京文等译.信息化的由来及其经济含义CA).信息化与经济发展[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1994.39.
[3]赵小凡.推进国家信息化[J].信息化建设,2000,(8).
[4]任西.海外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政策措施[N].中国信息导报,1998.
[5]http:∥www.oztime.com.
[6]http:∥www.edu.cn.
[7]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办公室中国蒙古局农业与社会发展业务处.中国第二个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项目评估报告[R],北京:199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