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用语视角浅谈历史课堂的效益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6861 日期:2023-11-10 来源:论文网

历史课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主体为已任。我们常常能在启人心智、促人感悟的历史中寻找到先人留下的借鉴和启迪:人的本质和价值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什么是健康美好的人性?我们可以从原始人钻燧取火、农人“戴月荷锄归”的历史场景中体会到劳动的伟大;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事迹中感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我们可以从苏轼一生虽然宦海沉浮但身处顺境不骄不躁的心态中感悟到为人应有的达观、充实和平和。我们认为历史课只有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考框架即学生能够从中深刻地认识自我和人类能够感悟到现代公民应有的准则能够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利用它形成对于当今国内、国际事件的看法等历史教学才具有真正的意义。<?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思维探究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求知这样才能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益。

近年来县教育局推行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先学(自主探究)到教师后教(点拨)”教学过程分为“读(学生预习)——议(学生讨论)——问(学生设计问题)——导(教师点拨)——练(学生训练强化)”五个环节简称“先学后教”。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此教学方式固然科学有效但在农村高中的推行却大打折扣:“议问”这两个环节很难实施。基于农村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历史教学在教法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相违背的,因为课是讲给学生听的。基于此笔者又试用了一种对话教学:师说生思——师问生答——生答师补——师评生思的一个过程。在师生之间在生生之间进行对话进行交流甚至进行片段的非正式的讨论而不必为了形式刻意地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此种对话教学对于农村的学生很适用对提高课堂效益也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对课堂上教师用语提出很高要求教师用语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益。本文欲从教学用语视角来谈谈历史教学的效益观也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

H•••L霍林沃思提出的“典型的听众分类”。他把听众分为以下五个类型:⑴行人型;⑵讨论—被动型;⑶精选型;⑷一致型;⑸组织型。这种听众分类与目前流行的三种理论流派相似:一是行为主义理论;二 是认知主义理论;三是建构主义理论。综合上述两种分类可以发现教师奉行的课程理论不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不同学生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和所掌握的思维方法必然也就完全不一样。“典型的听众分类”中的五种分类和三种理论流派并不存在递进的关系。理论上讲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应设计不同的方法。以下就“典型的听众分类”教学用语的运用分解如下:

一、课堂教学(教学演讲)的听众基本上属于一致型听众同时兼有组织型听众的某些特点。从表面上看这种类型的听众对教师来说似乎比较容易“对付”而实际上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在学习动力、自觉意识、自我约束力以及知识起点和接受能力上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而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实际上又带有讨论—被动型听众以及精选型听众甚至行人型听众的某些特征。这是需要教师特别加以注意的。首先必须根据对学生的熟悉程度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用语;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学生听课时情绪的变化和状态的生成借以随机调整自己的教学用语以使学生神入历史的课堂。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要使教学用语言简意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⑴抓住教材内容的实质。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教材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否则口语表达必然会重复、罗嗦让学生接受多余的信息无疑加重学生的听课负担增加教学的无效性。因此言简意赅的教学用语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的深度。

一般说来教师抓教材内容的实质要经历两个阶段:①对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体会较为零乱还没有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②将各个方面的体会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明确教材内容的主次去粗取精把精要之处贯穿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握教材内容的主旨简明扼要地交待清楚并把自己经过反复思考才理解透彻的地方作为难点着重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便是“少而精”。

言简意赅要求说话简单明了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说得少而在于说得精这就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词才能抓住教材的实质。

教学中引导学生重锤敲打使其中饱含的思想情操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

总之抓住教材内容的实质讲得集中讲得紧凑引起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启发学生围绕教材的实质去听讲即使说得稍长些也不是违反言简意赅的原则的。恰恰相反如果离开教材内容的中心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即使话语不多那也是一种多余的信息。

⑵力求避免无意义的重复。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或者对知识重点、难点重复讲解说明或者对关键句加以重复这种重复起到强调重点或加深记忆的作用这是必要的重复。

另一种重复是毫无必要的重复这往往造成教学用语的堆砌、繁冗和臃肿成为用语的累赘。毫无意义的重复有两种常见的情况一是相同词句的重复;二是使用不同的语句重复表现一个相同的意思。

⑶剔除口语杂质。

教师用语中的口语杂质主要是指滥用语气词以及使用口头禅。

综上所述是笔者教学过程中的不成熟的想法与点滴教学反思。历史教学反思就是历史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对教学过程与环节的思想和行为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和判断使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以寻找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确实如果有人能把反思提前几十年那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美国学者波斯纳把教师的成长归纳为经验加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几十年但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几十次重复而已。可见反思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故反思之。

参考书目:1、《中学历史教学法》,   于友西,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走进高中新课改》,    煜,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师口语学》,    青 , 开明出版社。

   4、《历史教学研究和案例》,朱汉国,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