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动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代写论文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关键词]政治课 活动教学 策略
活动教学策略是活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动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实践化。活动教学关于教学目标。教学本质与教学过程的一系列主张对欧美现代教学体系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它对于我国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新一轮教学改革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活动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所谓活动教学,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具有两种存在形态;既是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教学形式。
(一)活动教学是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
“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历史上诸多教育家关于“活动”与“发展”关系的论述以及当代心理学特别是皮亚杰和列昂捷夫等人关于活动中人的认识、思维、个性等形成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为活动教学的这一基本主张提供了充分的认识基础和理论依据。例如,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论及人的发展问题时就明确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皮亚杰在充分论证了个体的认识源自活动这一著名命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到“个体发展实际上就是练习,经验,对环境的作用等意义上的大量活动的产物”。列昂捷夫则在研究人的意识、智慧与活动关系的同时,对人的个性这一更为复杂的心理构成物的形成发展机制进行了揭示,他指出:“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
(二)活动教学是介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的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这段话对主动学习的价值作了相当生动的注解。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自己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主动学习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①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列的内在学习需要基础上;②它是在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操作、探索,加工、体验、变革的自主活动过程中实现和完成的,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学习者强烈的情绪体验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活动;③这类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重演。再现、探索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基本的活动方法和认识能力等。
(三)活动教学是侧重以问题性、策略性、情感性、技能性等程序性为基本学习内容的教学
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必然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特征的活动教学是要受知识本身所制约的,因而是有特定的对象和适用范围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个体性和活动性。它关心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促进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贮存于头脑中的原理、定律、法则等命题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贮存知识向探案知识,由缓慢地再现知识向创造性解决问题转化,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这类知识不可能单靠讲授、告诉的方式为学生所掌握,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占有、内化这类知识。从知识的内在特性来看,程序性知识客观上要求必须以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内化。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活动教学是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教学
活动教学关于“活动”与“发展”关系的基本主张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新型教学观奠定了合理的认识基础。这一教学观意味着活动教学不仅在认识上突出了能力培养和素质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它在实践中找到了促进学生能力及素质整体发展的基本途径——即学习者的主体实践活动。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选择和追求上,历来重视知识的学习,而比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状况表面上表现为一种认识的偏差,但深层上却反映出传统教学在实践中始终没有形成一套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机制,即没有从根本上确立活动在学生能力及素质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观,是由活动教学的基本宗旨和实践特点规定的,它是活动教学对于教学价值、教学功能认识的集中概括。这一教学观表明,只有在丰富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中,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以及人格的独立和完善才是可能的和现实的。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策略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主要采用“活动——发现——发展”策略。这一策略是围绕一个活动主题而展开。活动的程序一般经历如下几个阶段:活动准备——活动开始——活动发展——活动升华——活动评价。基本操作如下:
(一)设置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内容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设置相应的先行组织,主要是使学生在进行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具体步骤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收集材料——学生整理资料——做好活动准备。
(二)创境激趣
思想政治课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正确的思想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陶冶教育法。即通过情境的创设,发挥种种教育诱因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影响。在本阶段,教师先根据学生实际的需要和认知能力,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材料,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如小品或新闻演播等。通过情境创设,一方面渲染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具体步骤: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体验,激起兴趣。
(三)引思、探索、发现
布鲁纳认为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不仅是能力增长的途径,也是学生道德——社会动机发展的基础。在学生产生兴趣、提出问题后,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引导,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以求获得新知识。具体步骤教师创境设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启发引思——学生探索求解。
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策略,科学性、主体性、整合性、体验性等原则应该体现在活动的各项环节与步骤中,以期取得促进认识、实现内化、指导行动的效果。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策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