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呢?怎样才能做到在物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常采用适当而必要的“刺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兴趣性,以兴趣引路,并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激发和利用兴趣的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也可增强教师上课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例如进入初中物理的第一堂物理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魔术表演”:把一块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把上面实验中的水杯拿开,把你的手指放在原来水杯所在的位置上,学生会惊奇地看到一个很难相信的现象——你居然毫不在乎地把手指放在火焰里燃烧,看得学生满脸迷惑。此时学生会对物理实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学生眼里老师就像是一个魔术师,物理实验好像在变魔术。这时教师就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鼓励他们去解开这些“谜”,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让学生有更大的求知欲。再如讲到“压强增大沸点升高”这个内容时,做如下实验:在烧瓶中盛半瓶水,用一只插有玻璃管和温度计的塞子塞紧瓶口,再用一段橡皮管把玻璃管和注射器连通(或者连接一个小气筒)。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你可从温度计上看到,当温度接近100℃时,瓶里的水沸腾了。这时你用力推压针筒活塞(或者压气筒活塞),增大瓶里的压强,你会看到,虽然仍在加热,水的温度也略有升高,但是沸腾停止了。这说明,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了。这些实验不但有趣,而且对学生掌握知识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先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求知欲,实践表明,这样能大大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开拓思路,自主讨论,取长补短
在物理教学当中,很多知识的获得都可以是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路,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完成。例如初中物理《安全用电》这节课,老师可以搜集生活中的一些用电实例让学生讨论哪些符合安全用电规则、哪些违犯了安全用电规则。通过讨论,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们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获得了安全用电的知识。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增强发问的随机性和灵活性,恰当地点拨、启发,或运用变式,或“借题发挥”,或激发灵感,有意识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扩展学生的思维领域。要善于因势利导地向学生提出新问题,在学生成功的喜悦中添加新的刺激,将学生从已知境界带入新的未知境界,推动思维的发展。物理教学中能多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会使学生思路更宽阔、思维更灵活,让学生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体,是主动又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教师是创设宽松、和谐气氛的组织者,是适时地稍加点拨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是不同见解的鼓励者和支持者。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对学习物理充满热情的火花。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只有把学生真正地当作学习的主人,才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思维,热情地参与讨论,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把实验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操作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实验器材来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安装各种复杂的实验装置进行各种物理实验操作,并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做好实验记录,做好实验结果的总结以及应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都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他们具备必要的科学思想素质,有能力运用实验的手段去研究物理问题。例如,在“测平均速度”的学生实验中,实验要求学生会用钟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同时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这个实验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和填写实验报告。通过这个实验,学生除了学会正确使用钟表和刻度尺,学会自己调节和改进实验装置的操作技能之外,还学会了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们还可以自行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
四、给学生提出质疑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热情
教育不在于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凡是能由学生发现的问题,就不要由老师给,凡是能由学生表述的,就不要由教师说,教师要服务于学生,教案要服从于课堂,速度要服从于效果,要多给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发挥学生更大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问题的热情,并使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在实验前向学生提出问题:1、你知道为什么实验中每一步都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吗?2、你知道每步实验小车最后都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吗?3、小车在哪种平面上运动最远?为什么? 4、如果小车不受到阻力的作用将会怎样?这时同学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问题的热情再一次涌上心头,实验后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探究着其中的原因,也发表着自己的各种建议。这样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就变得轻松了。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创见,尊重学生的异见,也能宽容学生的误见。同时教师应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激发同学们敢于探究问题的热情。学生的质疑往往也是物理知识重点和难点的重要切入口,在探究问题的整个过程中,他们不断探索,积极参与激烈的课堂氛围中,能够进一步促进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大胆探索,大胆尝试,让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能有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学习,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