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5725 日期:2023-10-30 来源:论文网
摘 要:语文教学,一定要不拘一格,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树教师以主导地位。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诵读、联想,以丰富学生情感,感悟人生,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以期达到真正的能听读、会说写的目的。养学生以读书之趣,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现状 反思
    我已有20年的教龄,一直任教语文,也送走了几届学生,略有成功之感。然而,有一天,当我发现我的学生竟不会读书、阅报,甚至不会写信,而看电视只图热闹时,我茫然了,以往的成功感一扫而光。我一向紧跟教材教参,也能注重听说读写,可他们为什么却只会读,不会写,不会听说呢?难道我教错了?
语文,我不敢教了!我不知该教什么,我不知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到什么。我开始了反思!
    偶尔听到这么一个传闻,很受启发: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我国有“少不看三国”之说,其意是读了“三国”人就会失去诚信,而变得勾心斗角、相互利用。而日本人看了此书,却理解为“团结就是力量”。刘关张三人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直至建立蜀国,不正是他们团结的结果吗?日本人把这一思想用于企业管理,繁荣了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样,对于《水浒传》,我们认为梁山人杀富济贫、惩恶扬善、仗义疏财,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可外国读者看来,他们只是一个个残暴无比、杀人如麻、无法无天的黑社会,法制国家绝不可用“义”去惩恶扬善。
    为什么同样的书,却产生了如此差异的结果呢?纠其原因是读者所处的社会、环境、阅历不同所致。这正说明一部巨著,一篇文章,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阅历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足以证明,读者的个体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是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恰恰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回顾语文教学过程,面对一篇作品,先抱着教材教参咬文嚼字、断章取义,目的是给学生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理解感受”。在自认“统一”之后,开始通过讲解词句作用、分析段落关系、总结中心、学习写作方法等手段,把这种“理解感受”教给学生。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生,用的却是一种格式、一个理解,千篇一律贯注的是教师依教参的“理解”,从不顾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毫无主体可言,而只是一个“容器”;学生毫无兴趣可言,而只是被动接受。好端端的文艺作品,被我们善意地分解得肢离破碎、体无完肤。
    在这种“正规”的教导下,使得学生通过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来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目的成为泡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记忆容器,教师只是一个装卸者,领导认为这是教学规律,即使有“大逆”者,有了不同见解或感悟,教师也会变着法地把其统一到自己的理解中。
    反思,让我大声疾呼:还语文以本来面目,别再用此法误人子弟了!
    我认为,作品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独特感悟的载体。我们应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这个载体,再度理解生活、感悟人生,重温作者著书时的心境,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热爱生活、正视人生。期间,教师的作用只是站在学生立场上,帮助、指导学生,而绝不可把自己所谓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尤其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具备这种指导思想。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于是,我设定了新的教学思路:阅读成诵,整体感悟;结合自身,形象思维;只图意会,力争言传。即阅读是语文教学环节之首,没有真正的阅读,理解感悟就成了无源之水。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使我在讲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大声朗读文本,并联想或用简笔画画出诗中所描述的事物;复读,体验罗列的这些事物带给你的感受;再读,学生联想自己在家里受到委屈、孤独、凄凉时的感受(这一过程不求全面,只求深入),并简要试写当时的环境、心情,思考用哪些词句更能准确表述出来。这样处理之后,再让学生默读,细细品味诗词中每一事物所带来的感受。此时,学生对作者流落他乡时孤独、悲凉、迷茫、思乡的心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不管哪一方面的体验,也不管其程度的深浅,因为出自内心,自然都是对的,因为就某种程度上讲已达到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融、共鸣,继而学生会产生“他多可怜呀”的同情心,从而起到丰富学生情感的作用。联系当时社会背景,如此一位有才的人却是这样的悲凉,自然又激发了学生对现实社会的珍惜与热爱,同时,对心情的叙述和方式选用上也有了一个新的积累。
    语文教学的反思:语文是一种感性思维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而这种感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阅读的过程是对作者体验的又一次感悟,是读者感悟人生、体验生活、丰富情感从而培养其热爱生活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不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因为学生没有经历过,没有感悟过。像《天净沙·秋思》,有过流离失所经历的人与没有此经历的人感受不一样;老年、中年、青年的感受又不一样;不同性别的感受也不一样。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以文章为基础,与作者所述之事产生共鸣,继而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和享受。因此,当今的语文教学,一定要不拘一格,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树教师以主导地位,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诵读、联想,丰富情感,感悟人生,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以期达到真正的能听读、会说写的目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