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在新课改中怎样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5175 日期:2023-10-25 来源:论文网
摘 要:遵循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力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必须探究的问题。由此,本文提出了在新课改中如何关注学困生成长与发展的问题,并对此作了浅显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关注 学困生 成长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力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到了初三,不少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局限、周围环境的影响、基础知识的差异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等因素,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于是他们便成为另类——学困生。如何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必须探究的问题。
    一、低起点,厚基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很紧密,任何新知识,或者因为需要产生,或者因为某种需要,要将原知识进行延伸和发展。任何新知识都有它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旧知识是新知识的最低起点,学困生没有认知基础或者认知基础不牢固,很难接受新知识。在教学中,如何结合班级实际,针对学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因此,我们应该低起点、厚基础,重视知识发生、形成和迁移过程的教学,让学困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把所学知识牢固地吸收并内化,使认知结构产生质的飞跃。
    二、小坡度,高频率
    一节课只有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要想把什么问题都说清楚、都说透,那更不容易。在一个既定的时间内,要想说明的问题越多,则每个问题分配的时间越少,这就势必造成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事实上,每堂数学课都有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焦点”、“中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这些“焦点”、“中心”揭示出来。对于学困生,要让他们自己揣摸,自发联想,自主生发,从教师复习的这“一”个“焦点”、“一”个“中心”中去理会其他相关的问题。
    三、大差异,巧分层
    课堂教学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别,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把学生分为中上和中下两个层次,对中上层的教学主要通过出示自学程序,让学生看书自学、小组讨论、质疑问难和补充一些具有综合性、孕伏性的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对中下层即学困生,主要由教师直接教学,帮助他的复习基础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搭板”,进而引导他们掌握新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
    四、重技巧,养习惯
    数学教学离不开充分的必要的精致的高效的训练。而在训练中,应当重视技巧、讲究方法、寻求规律、养成习惯。我在这方面是这样做的:
    1.变更命题的表述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使学困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提升审题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的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学困生打破思维定势,开拓解题思路,优化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变化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引导学困生把课本中的例习题多层次变换,既能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4.强化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使学困生克服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寻根求源的能力。
    5.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可以把学困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有讲评,看反馈
    在教学中,学生在解题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学困生更容易这样,因此,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十分重要和完全必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事实证明,练是实践,评是升华,只讲不评,练习往往走过场。对于学困生,讲评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会对学生的现行学习产生有益的影响,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同样,反馈也是学困生转化的必要环节。在转化过程中,教师既要发现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又要善于通过观察他们课堂的情绪、发言、作业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即时反馈,及时矫正,能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