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5063 日期:2023-10-23 来源:论文网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境,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下面结合自己在课改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谈一点切身的体会。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教”者,学生是绝对的“学”者,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发挥,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新教材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只能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课堂上只有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才会使学生认真学、主动学,才会真正进入乐学境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欲。
    根据《课标》精神,教师是“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要力争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新的教科书有的章节如果创造性地使用,就会提高教学的开放性、探索性。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活动、探究和交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有效空间,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上《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节时,我打破了传统的讲、练、评的框框,课外让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编题,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生在课前参与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都非常高,编应用题时,学生善于思考、分析、变通、独创,提出的问题既有创新的见解,又有生活的气息。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人们主动探索问题、深入研究问题的动力。课堂上我会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如在上“数轴”时,设置温度计导入;上“有理数的加法”时,让学生上台行走表演;上“有理数的乘方”时,让学生折纸猜想计算等等。
    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上海一位著名特级教师风趣地讲:“酒杯在于是晃动,朋友在于走动,课堂教学在于活动。”这句话揭示了教学的真谛:满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欲望。课堂上应尽量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好数学。如在上“角的特殊关系”时,引导学生提出:“互余(互补)的角与角的位置有关吗?”“三个角的和为180度 ,这三个角互补吗?”“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多少度?”……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兴趣很浓。在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让学生上台讲演,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五、提供每个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强化学生参与欲。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为了把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充分开发出来,应做到:尊重人人参与的权利,树立人人参与的意识,激发人人参与的热情,培养人人参与的能力,创设人人参与的氛围,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注意人人参与的过程,展示人人参与的成果。课堂上为了真正做到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首先要增强中等生及后进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情绪感受。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老师首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抱有信心,要相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要给予他们较多的自主权,放手让他们亲自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的老师在给出问题之后,怕学生解不出来,于是迫不及待地讲解自己的思路或答案,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久而久之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最终导致自信心的丧失。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经历考试不及格或回答不正确、解题错误等失败体验,不仅会丧失信心,还会产生厌学、逃避数学学习等阴暗心理。因此不断地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成功,是提高自信心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在解题教学中,可以配置一些符合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尽可能地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体会和条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一些“起点低,坡度小”的问题,让他们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并通过自己的能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这样很自然地会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只有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尽量采用鼓励性语言,开展分组、分层次教学,才能形成以优促中、以中带差的帮带关系,真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总之,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悟”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是促使学生自觉加快由“误”到“悟”的过程,不要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一切都包办代替,或把知识无限制地掰碎了、嚼烂了喂学生。就像蝴蝶,必先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磨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结果却适得其反。教育家赞可夫说得好:“要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对认识的需要得以多方面地表现出来,并且培植、发展这种需要。”课堂上只有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引入思考、探索之中,从而进入教与学的理想境界。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