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科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自由徜徉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4747 日期:2023-10-21 来源:论文网
    初中语文新课标在前言中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呢?这里,且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通读教材文章,挖掘科学内涵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为“高新科技”,包括《从小就要爱科学》、《在太空中理家》、《奇妙的克隆》、《送你一束转基因花》以及师生自荐关于纳米技术的文章。通读这些文章,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周围高新科技无处不在,整个生活犹如科技的万花筒,“航天”、“克隆”、“基因”、“纳米”等高新科技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因此,对未知领域的憧憬、对自身创新能力的自信、对科学本能的热爱以及献身科学的激情与精神便成为本单元教学重要的目标。掌握这些科学内涵,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前提。
    二、选择研学方式,培养科学素养
    我们的课堂,不应是教师板着面孔一讲到底的“一言堂”,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许多声音相遇的地方。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尤其要摒弃单纯“讲解”,选择多元对话的研学方式,通过“学生——文本”、“学生——学生”、“学生——教师”、“教师——文本”等对话,组织、引导全体学生围绕“航天”、“克隆”、“基因”、“纳米”等文本内容,运用生活积累的素材,平等交流自身对这些高新科技的理解、体验与评价。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有效积累科学知识(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结晶。它由许多科学用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组成。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没有科学知识就根本不可能有科学能力),锻炼观察、实验、思维和创新等科学技能,更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好奇与特别的感觉。我们期待的科学素养也就在多元对话的研学活动中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适时鼓励评价,激发学生自信
    鼓励性评价永远是激发学生自信的秘方。基于科学内容的评价尤其如此。
在组织学生深入单元教材,进行多元对话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特别要注意管好自己的嘴:管住讲授,避免单一灌输;管住评价,避免指责批评。当然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有其原则,即应该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鼓励性评价不仅发生在教师方面,创造机会,组织学生从肯定的角度实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是评价的又一有效形式。在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内容:
    1.在阅读本单元文章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能否在研读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能否根据文章承载的知识信息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创见。
    5.在单元学习中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6.研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包括语文学科与科学素养两个方面)。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全面把握学生研习过程的成效,对学生的“成长性”表现有比较深入的评判, 在鼓励性的评价中,学生对科学的自信与兴趣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适当空间留白,诱发发展潜能
    “留白”本是艺术创作的手法,即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留下相应的空白,供读者想像。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堂堂课满满实实、不留间隙。哲人云:“闲暇出智慧。”在课堂上,留有一定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学生随便谈谈,比如关于航天科技,让学生聊聊自己知道的航天科技以及自己想像中未来航天器可能的形状以及特性;关于纳米,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纳米的运用以及纳米可能具有的未知特性……
    通过这样的留白,给学生想像创新的机会,在看似松散的对话活动中,学生的想像、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长足发展,学生的科学潜能得以开发。空间留白,留下的不仅是想像的空间,更有创造的机遇。当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并不意味着语文课等同科普课。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以下两种错误倾向:其一是学科教学的弱化倾向,将语文课上成了科普课。其二是科学教育的泛化倾向,整个课堂上成了纯粹放羊式科学闲聊课,似乎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可以扯到“科学”,学生只要谈科学就是融入了“科学教育”,就是“符合要求”。
    单纯应试的畸形教育严重扼杀了我们下一代人的想像力与创造力。这样的后果是中国依然处于落后的境地,依然靠劳动密集型、加工型工作方式获得一点可怜的加工费,是亦不可以已乎?只有每一名教师充分认识到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知行合一”,行动起来,我们的下一代才能不再在科学素养上倒数,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从少有自主产权的境遇中挣脱出来,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产权产品。学科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想像与创造齐飞,必将铸就中华民族的辉煌未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