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习作能力从积累开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4470 日期:2023-10-18 来源:论文网
摘 要:要改变学生作文中“言之无物,无言可写。”只有先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厚实积淀,从积累开始,积累要走向生活、走进书籍,同时积累表达的方法,才能做好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起步。
关键词:习作 积累 生活 书籍
    一说到作文教学,老师们普遍感到头痛,总觉得方法用尽,可收效甚微。而学生们的作文常常是“言之无物,无言可写。”这个语文教学中的难题虽说已经研究了好几年,可不喜欢作文、害怕写作文的学生却仍比比皆是。这样的状况不但使课程标准很难得到落实,更别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了。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要切实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从“言之无物,无言可写”到“言之有物,有话可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只有先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厚实积淀,从积累开始,才能做好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起步。所以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走向生活,积累素材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老先生的这番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确实让学生说和写自己都不熟悉的东西怎么能激起他的兴趣呢?而没有兴趣的东西又怎么能说好、写好呢?只有走向生活,广泛地积累生活中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才不至于在习作时“言之无物,无言可写。”
    1、勤观察,多记录
    社会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及时记录,才能多方面地获取习作的素材。学生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无时不在接触社会。让学生的笔回到生活,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情感体验,学生就不会无话可写,他们纯真的眼睛必定会发现一个个多彩感人的世界。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在良好的母语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很多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究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真切的生活体验,不只是知识的不足,更多的是学生生活的贫乏和学生对生活的漠然。这就要求我们把生活引进课堂,或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给学生以一定的时间和活动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写作题材。
    如:在课内外注意引导孩子观察花鸟虫鱼、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的景象;留心生活环境的日新月异,观察我们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小到一次回答问题、一朵小花、一盘棋局、妈妈的新装,大到家乡的变化、隆重的节日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习作题材。并及时的记录下来,这种观察日记就是把每天当中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记录下来,不限长短、不拘形式,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写物、写景都要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因为孩子对刚刚发生的事观察最细、记忆最深、情感最浓。只要抓住这个时机才能让这些生活的素材成为学生习作之源的活水。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勤于动笔。
    2、创情境,巧设计
    文学创作是自我情感的独特表现,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倾吐和宣泄。当学生处于某种情境中时,往往更容易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表达的欲望。多数情况下,孩子有意识去留心的事物不多,更多的是依赖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布局创设出来的。如: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像组织亲子包饺子活动、举行跳绳比赛、春秋游活动、开展“看外貌、写特征,猜同学”以及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等活动。往往在直观的环境中,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会被调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思路也会被打开了。有了这样高涨的情绪,学生就有表达的欲望,自己独特的想法也会油然而生,那些丰富多彩的语言、思想、词汇也会迸发出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丰富的生活,学生的习作就会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走进书籍,积累语言
    书籍是积累语言的工具。正所谓“老于读书,逸于作文”,通过多读书,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
    1、立足课本,品味语言
    教材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典型范例。因为精选入内的课文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名篇佳作,在语言、文字和内容上都更规范且适合学生阅读。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语文教材,加强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积累,这无疑是一笔很丰厚的财富。特别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苏教版教材文质兼美,非常注重学生对喜欢的文段的摘抄、背诵。像《燕子》一课燕子的外形描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场面描写;《三顾茅庐》一文中对场景的描写;古诗中优美的意境……这些都对学生品味语言提供了很好的凭借,试想如果能将这些优美的词、句、段及写作方法积累并运用,学生的习作语言也就更丰富了。
    2、延伸课外,内化语言
    陆游说:“汝果若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阶段的学生的阅读量也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小学阶段要求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的总量应达400万字以上。学生要能做到自主积累,功夫还真在课外。学生要将作文写好,单单靠积累一学期学的那二十来篇课文、单单凭上课的那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拓宽阅读的范围,延伸到课外,培养他们自觉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从而积累更多的写作语言,并将这些语言内化为自己的习作文字。从这里不难看出抓好课外阅读对提高习作的能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规范训练,积累方法
    学生的作文重要的是与人交流,因此不仅要词汇量丰富,语言还应是流畅的,言之有序,有感染力。这就要求学生还要积累相应的表达方法。教师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增加“随笔”写作量。如:摹仿课文练写;以课文为基点,鼓励学生实践感知,随笔成文;让学生展开想象,填补课文内容的空白;鼓励学生坚持每周写一则周记。只要增加训练量,积累表达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很好的帮助。“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只要厚积积淀,学生定能收获颇多。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作文论》.商务印书馆,1928.4。
2、管建刚《作文,走向智慧的发现》.《江苏教育》2006,4。
3、《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