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4140 日期:2023-10-14 来源:论文网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而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的激情。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在课堂上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自己探索,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为自主探究奠基——巧设预习任务
    预习不是语文学科的专用名词,在数学课前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的自主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如果自己动手做一条红领巾,你需要用多少红布?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只要能算出布的大小就行了。学生们便带着这个任务在课前进行探究。根据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索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为有了课前的直接经验,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非常高,为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激发自主探究意识——创设任务情境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它是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组织,形成具有趣味性的任务。任务的设计必须以课标为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与细致的分析,在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单元或一个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联系生活有趣的事情、情景提出任务,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引入谈话:(出示课件)明明买了一条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3分米。她想把手帕的四边用花边缝起来,需要多长的花边呢?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都想帮助明明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认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三、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能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在学生最初还没有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例如教学《生活中的小数》,我设计了这样一件任务: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队,小朋友的身高分别是80厘米、0.95米、1米45厘米、1.32米。要完成这项任务,首先应分析怎样去完成这项任务。提出任务以后,引导学生不要马上动笔完成任务,要认真分析完成这项任务有几种方法,要用最有效、适合自己的方法完成任务,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完成任务
    探究既是数学学习目标,又是数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任务驱动”教学中的探究阶段,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最好4至6人一组,推选组长,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按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采用互补方式把学生分类,这样有利于取长补短,为“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完成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提出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是: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按要求用学具摆一摆,采用边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小纸片来摆(每组一张表格,选一人作记录)。
    长方形的长(厘米)
    长方形的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通过探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使学生得出结论。这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不断营造研究的氛围情境,使学生成为探索者、研究者的主体角色,其目的是使学生自行研究数学事实和理论的来龙去脉、了解数学的可信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五、激发自主探究的动力——应用任务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数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使学生愿意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并喜欢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体验身边的事情,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也就是学以致用。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节时,在学生推导并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后,我就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做一个火柴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我又问:量出什么数据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纷纷举手,想上台帮助老师完成这个任务;而且,通过学生们的思考与计算选择的不同,在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学生对表面积与表面积应用中的变化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又如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节,我讲解了利息的计算方法后,就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老师现在有1000元人民币,我想把这1000元存到银行,定期10年,10年后的今天,我连本带利应收回多少元?(教师提供相关的利率表作为学生完成任务的支持,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作用。)同学们非常活跃,又准又快地完成了任务。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任务驱动”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师生关系非常和谐,课堂气氛也活起来了,教师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大大提高,也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新的生命,我们要用心去呵护,使之茁壮成长。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