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主要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等。将这些理念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在对智力水平、知识能力、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平等考虑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照顾差异,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实现差异性教学。所谓差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对知识和技能基础不同的学生实行的分层次的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思想,强调教师要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只顾及一部分学生而牺牲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
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又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呢?现根据本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实施差异教学的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分析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客观存在的身心、认知、情感等领域各种素质发展的不平衡,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优等生吃不饱,教师过多的讲解对于他们来说味同嚼蜡,不利于他们更进一步的发展;后进生认为进度太快,自己无法跟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越学越差,恶性循环导致他们对语文学习感到惧怕;而对于中等生,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呢?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初中的学生,在口语交际、阅读与写作等领域都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及个体能力发展不均衡的差异。在兴趣爱好、学习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有的口头表达能力强,理解文章却不得要领;有的长于阅读,却疏于写作;有的喜欢诗文,有的喜欢小说;有的关注人物命运,有的注重故事情节;有的倾向于独立学习,有的喜欢合作学习;有些学生通过口耳相传更能学好,而有些学生需要依赖触觉或动觉信息才能学好。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可以将学生分成A、B、C三层:A层即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善于发现问题,能够主动学习。B层即中等生,这一层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平平,课堂学习中注意力比较集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C层即后进生,这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针对这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学古代诗歌,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理解内容,品味含义深刻的诗句,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背诵全诗等。对B层同学的要求是:理解内容,品味含义深刻的诗句,背诵全诗。对于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基本理解诗歌的意思,能够熟读即可。这样目标不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跳一跳都能完成任务,激发了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二、针对个性差异,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办法是依据不同孩子的不同差异和特点,依靠其独立性来组织教学活动。”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面向中等、兼顾优差生的原则。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基础较差的C层的学生完成识字、在文章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句子等浅层次的任务;让B层的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品味语言的妙处;最后再让A层的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问难,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交流时可以让C层学生先回答,B层的学生补充,最后由A层的学生归纳总结,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同一篇文章中较难的内容可以让优生去解决,较易的问题留给基础薄弱的学生。
例如在教学《于园》一文时,对于C层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书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疏通课文;对于B层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能品味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对于A层的学生,我则进一步提高要求,要求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我眼中的于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结果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A层学生的想象美妙绝伦,如:“高高的石坡上,种植了几棵郁郁葱葱的果子松,青翠欲滴。沿坡种植着牡丹、芍药。这些娇艳的花儿,一朵挨着一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正在争芳斗艳呢!远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灿若朝霞,美如仙境。真是‘寺门尚远花光来,漫天锦绣连云开’。风中弥漫着花朵的香味儿,引得蜂蝶翩翩。”这样的片段很多,这样的描写也帮助B、C两层的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组织合作小组,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但仍然难以调动B、C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主要在于大部分学生缺乏成功体验,导致产生了“等待”、“从众”等消极的心理。为此,我在实施差异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差异特点合理地优化了合作学习小组,采用差异组合式学习方式,有效地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其能够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差异组合式学习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其中一个为A生,两个为B生,一个为C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A生对B生的“拔高”学习和C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班级排座位的方法是以A生为中心或以C生为中心的“茶馆式”。这种组内分层法,能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每位学生的能力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取长补短,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雪》一文时,我采取了分组学习的方法,要求C层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B层学生要能说出作者更喜欢南方的雪还是北方的雪,并说出相应的理由;A层学生则要能任选一个角度对《雪》进行品论。其中A层学生的评论是要在掌握B、C两层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他完全可以辅导B、C两层学生的学习。而A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进一步加深B、C两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根据个性差异,实施不同的评价方法
《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进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该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针对这一教育理念,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呢?我们深知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尤其是阅读、写作水平,学生的差异十分明显,如果非要让一个某方面能力欠缺的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全班统一的要求,这样做是不合理的,是违背课改教育理念的,也是缺乏效率的,从心理角度分析,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不同的富有个性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主动参与语文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层次学生的个性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为此,我在教学中通常根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或采用小组评价、个人自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或采用成长记录袋的形式,让学生记录下每次测试的情况,帮助他们分析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或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差异、照顾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学生的差异性与课堂有效教学的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