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3846 日期:2023-10-11 来源:论文网
摘 要: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树立情感意识,创设平等、和谐、尊重、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从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合作探究、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主动性 激发兴趣 合作探究 主动参与 和谐课堂
    现代教学理论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着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二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活动的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一、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成主体愉快体验的“乐”境,才是求知的最佳境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求知,教师本身就应“乐教”,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光荣感,醉心于所教学的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对所教课程的爱恋之情,唤起学生对所教学科的极大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善教”,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更为根本的因素。通过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激发和培养,再唤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使其达到“欲罢不能”时,就会激起更大的求知兴趣。为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注意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作为素材,或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情趣、情态来激发学生的情思,唤起学生的生活感受。同时,还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轻轻松松、乐学善思,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启发思维,增强智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启发”的真谛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并巧妙地利用其心理状态挖掘其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说,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时,教师才给予适时启导,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懂得更透彻,并且能举一反三。现代教学中启发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引趣启发、设疑启发、类比启发、联想启发,都是常用的方法。无论采用何种启发方式,都应以训练思维、增强智慧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学会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尤其应善于启发学生对已有的思维成果进行评价、质疑与批判。
    三、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发展个性
    每个学生身上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充分挖掘其潜能、发展其个性,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首先,对学生的要求要分清层次。这种不同层次的要求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分的多少等,而且也包括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能力的高低等。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已有素质的基础上求得最大的发展,就是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其次,针对水平不一的学生,选择适当的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而定,根据不同需要随时适当作出选择与调整,如分层次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都是较好的选择。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常新,使教学效果不断优化,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明白创新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找出事物的缺点与不足,并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加以改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品质,使其在创造中健康协调发展。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最复杂、最高级的思维过程,是创新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创造性学科教学中,教师既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训练,还要注意寻找知识中的创造教育点和适当的教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科学设计课堂提问,体现双向的合作探究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互动的纽带,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下,课堂提问更能发挥其优势,鼓励竞争,尊重创新,倡导探索,意义深远。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倾耳聆听,并要使全班学生都这样,形成尊重他人、合作探究、尊重创新的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提问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权威性,但也不排斥平庸问题的基本内容,后者对提高中下等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是非常必要的,既要将挑战性问题抛给那些优秀的学生,还要将常规基本问题让给中差等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不能提出问题就完事,要关注问题的进展情况和全体学生的反应,要保驾护航,要与人为善。当学生回答顺利的时候,要及时肯定强化,指明优点,加以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给以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不能因回答错误就斥责学生,要发动全体学生帮助其完成,因为问题的完成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课堂提问并不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种单向的交流方式,它是一种多向的、交互的、渐进式的交流探索形式,来自学生的问题更真实、更具有研究价值,能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课堂提问不仅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还要体现学生与当前学科知识能力之间的和谐,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六、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学生缺乏全身心的投入,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教师要更新观念,自觉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千方百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率的。因此,教师要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自己的高昂情绪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励学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当然,民主不等于不需要教师,宽松不等于毫无约束,不等于课堂上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度”,进行民主而有序的引导教育,防止“放羊式”。从教师这方面来考虑,教师要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所谓课上的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实践证明,只有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才会快乐体验获得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积极合作,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过程,成为学生体验和自我实现的过程,真正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