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情境的设计有多种方法,如:有实例引导型、设疑激趣型、探究发现型、演示试验型等。情境设置只有做到了目的明确、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设置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若使用得当,就能将学生推到“前场”,按照“导演”的思想迅速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造成学生的“愤”“悱”心理,使其进入最佳的思维境地,因此,教学情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设计教学情境的原则
(一)目的明确,紧扣主题
设置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引入”新课,以促进学生的正迁移。因此,情境必须紧扣主题,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千万不要东拼西凑,更不能离题万里。
(二)新颖有趣,巧具匠心
教学情境要“引”劲,必须新颖有趣,具有强大吸引力。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巧具匠心地设置饶有兴趣的导语,使学生一听就能情不自禁地顺着教师思路往下听、往下想,进入佳境。
(三)简明扼要,有启发性
教学情境部分不是新课,只是引入新课的“引子”,使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最佳预备状态,故不可冗长,将学生“启而发之”就嘎然而止。
(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
教学情境应内容健康、观点明确、语言文明、催人上进,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不得把低级庸俗的东西搬进课堂。
三、设计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实例引导型情境
在新课引导中,可用浅显易懂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平面几何“引言”部分时,首先利用投影片展示一组千姿百态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兴趣盎然,然后提出问题,几何主要研究什么呢?学生有的说图形,有的说面积……这时教师把一只装有蓝色的并有气味的液体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说:“我们来听听三位老师的对话。化学老师说‘我研究液体的气味和颜色’。物理老师说:‘我研究液体的重量和运动状态’。 几何老师说:‘我研究它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这样的引入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又使学生印象牢固。
(二)设疑激趣型情境
教师一上课就紧扣课题提出问题,“制造”悬念,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展开他们的思维、想象,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角边角”判定公理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一块三角形玻璃不慎破成两块,现在要配置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是两块都带去,还是只带一块?是带大的一块,还是小的一块?为什么?学生众说纷纭,三种赞同者均有。 教师这时并不急于肯定谁的答案正确,而是让学生到书中找答案。这时他们有着一个强烈的愿望——证实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良好的开端,会成为学习本课的动机。
(三)探究发现型情境
学生在学习一般性问题比较困难时,教师要善于“搭桥”,为学生架起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桥梁,使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探求总结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例如,比例中“等比性质的教学,先引入填空: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如果 那么
(2)如果 那么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 ,其中( ),那么 怎样证明你的猜想?
这样由具体事例出发归纳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及证明,学会一种探求问题的归纳方法。
(四)故事导入型情境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精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数学典、趣问、轶事等作为新课的开头,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例如:在进行“函数及其图象”的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入:函数——数,图象——图,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人类是怎样计算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呢?太阳、地球——图,距离——数,那就是把图与数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研究。怎样把数与图结合起来呢?早在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就一直琢磨这个问题。一天他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几何和代数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突然,他发现一只蜘蛛正忙着在墙角里结网……得益于蜘蛛的启发,他通过长期的研究,终于创立了一门数形结合的新学科——解析几何。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它的初步知识“函数及其图象”。通过数学故事,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有悠久的历史,它凝结着中外数学家的智慧和艰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信心。
(五)引经论典型情境
在讲《反证法》时,我让学生看小黑板:王戎七岁曾与小儿游。看到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然后提出“王戎聪明在哪里?”同学们答不出,我说:王戎的思维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反证法”,接着启发学生写出王戎的思维论证过程:
题设: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求证:李子是苦的
证明:(反证法)假设李子不是苦的,那么一定早被小孩摘完了。
但现在树上仍有这么多李子,与结果矛盾,所以道旁的李子是苦的。
这个典故使学生对反证法有所领悟,学习兴趣盎然。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置方法还很多,但要根据数学内容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学生实际,灵活巧妙地选择。必须有形象直观、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悬念置疑、富有启发等特征。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浅议数学新授课的情境创设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