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谈谈数学教学中的层次目标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2374 日期:2023-09-24 来源:论文网
    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任务,是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共同提高。任何只使部分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都不能成为成功的教学活动。这正如《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要求的那样:“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既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实际上也反映了其他阶段教学的共性。其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尤其具有普遍性。然而我们目前的教学活动, 恰恰是使少数学生得到较快发展,而大部分学生收效不大或收效甚微,这与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目标差距很大,也与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相去甚远。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那么,如何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如何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得到共同的提高呢?下面,我主要从教学过程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根据教学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的发展成为可能所谓的层次目标教学,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层次,制定适应不同学生层次的教学目标。
    我们进行教学的对象,是以班级这个集体的形式出现的。面对这个集体,我们往往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我们往往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按常规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表面看起来一切井然有序,实际上,它最大的欠缺就是缺乏应有的针对性。由于这种教学缺乏针对性,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全面发展、共同提高也就成了空话,“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也难以实现。对此,我们必须做出冷静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对组成集体的个体进行分析和归类,在分析和归类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尽管组成集体的个体千差万别,但我们可以根据其智力发展水平和认识发展水平,将其大致分为三类: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针对这三类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把这个目标贯穿于教学活动过程中。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对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不同类别的学生赋予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既“吃的饱”,又“吃得好”,还能“消化了”。这样学生就会把学习看作是一项愉快的劳动,消除其厌学和畏难情绪,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二、把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共同提高的可能最大限度地转变为现实。
    1、备课和授课。在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中,中等生的比例占绝对优势。所以,我们备课预先设置的程度和水平,应该在仔细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设置。应以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为标准,适当照顾优生和学困生。即“面向全体,兼顾两头”。把教学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授课时要有针对性,对于优生,要留一些课后问题,这些问题应具启发性,促使其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向高层次迈进,对于中差生,把重点放在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上,使这些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布置和批改作业。作业的布置要分层次。对于优生,应做到少而精。对于学困生,作业的量要少一些,难度也要小一些,使其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以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然后逐步提高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批改作业也要区别对待。对于优生,教师只阅不改。对于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寻求改正的方法;对于中等生,教师应该把评改作业的重点放在评上,指出错误原因,让其自己改;对学困生,重点则放在改上,一般采用面批的方式,讲清错误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直到其弄懂弄通为止。
    3、考试。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及数量构成是拟定考试题目的根本标准。拟定考试题目时,以中等水平的学生在规定时问内完成全部试题,并有少量时间检查为标准。为了照顾优等生,可适当附加一些典型试题,成绩不计入总分。比如可以采用设置附加题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设置思考题的方法。这些成绩可以不记入总分。
    4.收集反馈信息。在执行层次目标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收集反馈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要多样化,如测验考试总结、作业评改、课掌提问、小型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层次目标教学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收集反馈信息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缺少了收集反馈信息这一环节,层次目标教学活动同样会缺少针对性。
    三、及时总结情况,努力促成转化
    在执行层次目标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情况,努力促成学生向高一级的层次迈进。
    1、教师必须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了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及厌学情绪。自卑感对学生的危害很大,它能降低个人的认识水平,弱化意志,引起情感危机,导致不良个性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学生只要今天学会了一点新知识,就是比昨天有了进步;只要看到学生有了点进步,就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2.建立比较机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师自己掌握,然后把它运用在学生的学习中。使其向高一层次转化。这个比较机制必须是教比较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形式。纵比就是同一学生不同时削段的比较;横比是不同学生之间的比较。我们在实施层次目标教学时,首先用纵比的方法。教师可用此法发现学生的进步,学生也可发现自己的进步。而每_.次进步对学生来说,都是其自信心的增强过程。当学生发现取得明显的进步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纵比的方法适时地改为横比的方法,引到学生认识到和优生的差距,使其及时调整目标,向高一级的层次迈进。从而避免陷入“夜郎自大’’的境地。归纳为一句话,就是“纵向比较看进退,横向比较看地位”。
    3、教师正确处理师生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自已是学习的主人。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由教和学两方面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领导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又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只有当学生确实感觉到自已是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4、把层次目标教学当作一个动念的和开放的系统,不能僵死地理解和实施。层次Fl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系统内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个静态的系统来理解;其次,它还是一一个丌放的系统,系统内部诸层次之间必须进行信息交流。作为教师,必须注意这个系统内所有信息的变化,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总之,层次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法,它可以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共同进步。
    当然,这种方法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其负面影响。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