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论文网:
语文这门学科包罗万象,内容繁杂,它本身就是一个德育、智育、美育等的复合体,可讲的内容实在太多,语文教师往往不好把握,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总有人批评我们是“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那到底应该教什么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我想有四点是要注意的。
一、语言
语言是语文课堂必须抓的内容。因为语文它首先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并学会运用语言是我们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其它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如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3—5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
生: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
师: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吗?
生:“一张”改成了“一幅”;“书皮”换成了“包书纸”……
师:你能从这几处改动中感受到什么呢?
生:叶老工作一丝不苟。
生:叶老并没有看不起“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中学生。
生:叶老虽然不认识“我”,但还是这么认真的批改“我”的作文,真伟大。
“一张”“一幅”“书皮”“包书纸”这几个词语处理好了,叶老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活了,再抓住“密密麻麻”“到处”让学生来感受,抓住“如春风拂面”这个比喻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肖复兴内心的温暖与感激,这样,学生就真正走进了文本,试想,要是不理解这些关键的词句,如何才能理解人物、理解文本呢?所以只有抓住语言这一关键点,才能让学生去深入理解。
二、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的同时,根据内容的不同,把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解读文本方法灵活的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学生一但学会运用,所形成的能力将让他们受益无穷。
如在《全神贯注》一课中,我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师:默读第二段,感受罗丹在工作时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学生读书交流)
生: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师:哦,你从罗丹的动作和神态中体会到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非常激动。
师:带着你的这种感觉读给大家听。(生读,评价)
师:想想作者是通过描写罗丹的哪些方面把他的内心感受写具体的?
生:神态,还有动作。
生:文中还有罗丹说的话。
师:这是语言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甚至可以通过这些描写来写出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尤其是写人篇的时候可以多使用这种方法。
师: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写写你的家人,注意神态、动作、语言都要用上,看谁写的最生动。(生写作交流)
无形之中,就教给孩子写人的方法。当然,方法不一定是课课讲,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语文方法课,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就是上面讲到的这几点,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研究探讨。
三、生活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李家栋老师曾说过“我们要让语文成为学生丰富精彩生活的一部分”,在语文课堂上,恰当的补充点生活,不光有利于文本解读,也能增添乐趣。
在教学季羡林先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恰当的补充德国的风俗,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激发了孩子了解世界的兴趣,有效的引导孩子深入阅读,开阔视野。补充季老的相关经历,让学生更加了解季老的人品,又对文本流露出的对祖国深深的眷念之情有了新的认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文本变成生活体验,兴趣自然有了,感悟自然深了。
有益的补充,让课堂生动有趣,内容充实,利于文本解读,但也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要处处补充,处处生活,它只能是一味调味剂,不是主料,主料是语言。
四、人文
这是我们现在语文课堂的重头戏,“轻语言,重人文”是语文教学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好像哪篇文章要是不挖出点什么来,我们这节课就是失败的,每块地上都应该有石油!这是不现实的。
“文以载道”这不错,可错误的是我们怎么去对待,我认为藏在课文中的人文的东西应该是学生自己理解与感悟的结果,是在理解了文本之后的自然的结果,是水到渠成,不是传授与接受,不应是我们教学设计的重点和核心。
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有准确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只有真正理解这一点,在课堂中把握教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姓“语”,而不会迷失方向。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找找语文阅读教学的根在哪儿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