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学评价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1824 日期:2023-09-18 来源:论文网
论文网:     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语文新课程的评价注重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语文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语文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长期以来,教学评价的焦点都是以“教师”为主,评价内容都主要是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其进行评价。所以,以往的教学评价明显地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价值取向。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评价不应该只有教师评价学生,而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也不应该只有“一味”的表扬和批评,应该是采用“艺术化”的评价用语。
    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吸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语文教学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 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作为教学双方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理应都是语文课程评价的主体, 学生在评价中要调动自己的注意、记忆与思维, 通过自己的主体行为参与语文课程评价。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长期以来并没有被语文教育工作者认识到, 既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也打击了学生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因此, 在评价的主体上, 一直存在着将评价主体单一化的误解, 似乎只有评价者才是评价的主体, 被评价者在语文课程评价中往往缺少发言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评价提出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理念, 从而真正确立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是评价主体的地位。
    首先,我们要重视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新语文课程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的评价手段,教师加强自评, 可以反思语文课程的得失, 审视自己的语文教学, 从而改进自己的语文教学。学生加强自评, 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 更好地形成自学能力、参与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记得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测试,全班学生的平均分下滑10多分,当时我很生气,但又不知如何批评。于是,我吐口而出的是每个人给我写800字的自我反思,内容是对这次考试进行评价、总结。我要求学生主要从自身进行评价,也可以加入老师以及家长方面的问题。上交的自我评价表,让我收益非浅。学生很深刻透彻地分析了自己的原因,也给我提了建议,对班级的近况也进行了评价等等。这样一来,我便能很快地掌握各种信息,并对其“对症下药”, 下个单元的考试成绩也就上来了。不仅如此,由于在写自评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以及对我的看法都做了很客观的描述,所以也有利于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其次,我们要加强相互评价。
    互评, 强调的是双向式互评和多向式合作交流互评。如教师对教师、学生对教师; 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还有家长对教师、对课程、对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等。通过互评, 可以多渠道交流语文课程的有关信息, 有利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合作共处, 取长补短, 共同改进语文课程。由此, 语文课程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特别让学生多参与我们平时的教学评价。
    如教师应一定程度上审慎地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给学生。同时请学生平等地参与评教,使师生能更全方位的感知“教”与“学”的现状,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改进。教师可以把一些客观型的定量作业,诸如听写、默写、填空、选择等交给学生自检互评。
至于作文的批改,也可在师生共同拟定评级标准的基础上,由学生互评互荐,取长补短,在这种亲切、活泼、互助的评学活动中,师生共享主动参与的快乐。为了避免放任自流,教师还应追加相应的辅助手段,如检查统批、不定期抽查等,及时全面了解情况,纠正学生个别不良行为,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每学期班上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评教活动,请同学们提出对语文教学的感受、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并且声明最欢迎有深度感的独立批评,因为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了你对语文教师的爱护。师生之间应加强对话与交流,魏书生校长曾经说过“民主就像是搭在师生心灵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连接心灵的这座桥梁就越牢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在此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有着各自独立性的活动主体,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建立在彼此互相信赖,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一方凌驾育另一方之上。所以,教学评价也应当是双方共同、平等地参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使用“艺术化”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1.艺术化的评价引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教师的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是通过恰当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若表扬批评不得体,场合情境不恰当,就会事与愿违,产生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要讲究艺术性。评价的语言要正确生动,有趣味性和感染力。让评价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促使学生产生上进的力量。以艺术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时答错了,如果说“:你怎么这么笨!”也许这个学生再也不敢回答问题了。若换成“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了。当学生的朗读出色时,我会赞叹:“声音如行云流水,真令人陶醉!”对学生的作文评语可引用诗词歌赋中富有启迪性的哲理句子。再如,教师评价也可以来点幽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的回答太妙了,聪明的阿凡提都快比不上你了。”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这样的评价:“你们真是一群智多星,再困难的题目也难不倒你们!”也可以对不完善的问答这样评价:“你的思维真快,要是说得更清楚、具体些就好了!”可以用掌声鼓励,也可以发小奖品,记录加分……总之, 用艺术化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时时都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2.艺术化的评价语言,用做到客观、公正。
    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语知、阅读、口语交际以及综合写作能力的评价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优势, 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一次学习《孔乙己》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说续写。有一位同学想像孔乙己被一恩人搭救,并在恩人相济下开了个酒店。我让该生读了他的续写,并指名几位学生进行了点评,之后,我先给予一定地肯定:“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然后我便转变评价态度“:但小说主题不突出,没把握住原著精神,也不能表现孔乙己的人物性格。若能在续写时多一些表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才能表现出小说要塑造人物形象这一主要要素”。评价中我真正做到了客观公正,又不乏真情,让学生受到鼓励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积极进取之心。
    三、结束语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应拓宽视野,尽可能留意到更多的学生,尤其是处于中间阶层的容易被忽略的学生。有时候教师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句强硬的话语,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情绪的困扰和压抑,造成师生感情的隔阂或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烦的情绪,其实教师在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同时,多花一点心思在学生身上,多与他们进行交流,那么阻碍师生之间感情建立的困难和障碍都将逐渐消解。
    总之, 基础教育语文的教学评价体系正处于改革创新的阶段。为此, 我们要继承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发扬或改造,并增加新课程评价理念的内容,使评价体系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正处在如履薄冰的探索之中,无论如何,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少一些表面的繁荣,多一份内在的智慧。这样方能开拓一片真善美的领地。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