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堂课都是从组织学生学习开始,这种组织的实质是从心理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也是最持久的方法是教师的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的感染力以及人格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够博采众长,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头脑,解放思想,敢于推陈出新。时时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因而还要善于点拨,善于提问,使学生保持持续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科学教学的新授课导入十分关键,本人总结以下几点,希望能与大家探讨。 一、实验激趣 科学实验直观、形象、具体生动,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合理而有趣的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来揭示矛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注意力高度集中,巧妙的布置疑问引入新课。如在学习”惯性”之前,我握住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何方溢出?向右呢?学生观察清楚上述现象后,我接着把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再在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迅速将塑料片抽出,鸡蛋掉入水中。在学生新奇,积极求知的情感中引入新课。
二、诗词激趣 诗词是历代文人广泛接触自然、细致观察自然的产物,恰当的将诗词引入教学中,便于设悬立疑创设情景,在诗情画意中,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讲光的直线传播时,用苏轼“峰多巧障目,江远欲浮天”顺理成章地得出直线传播的结论,在讲光的反射时,以“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和“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来引入,使同学们在学习之前,对光的反射产生一个美好的印象,对后面所学的知识也产生了兴趣。
在引入静止的相对性时,用毛泽东的诗词《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由此引入运动是绝对的这个概念,说明我们脚下的地球也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用“小小竹排江游,巍青山两岸走”来说明选择参照系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对启发学生思维,调节学生情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记忆,陶冶学生情操,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问题激趣 “学趣于思、思源于疑”,而疑又来自于问。比如我在上“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时,就以下面生活现象设疑:医生给病人测体温之前,通常要拿着体温计作一个什么动作(向下甩一甩)?为什么?夏天吃冰棍时,冰棍刚从冰柜里面拿出来,包装纸外面有“粉”,而剥开之后冰棒又会冒“烟”,再把它放在茶杯里,茶杯过一会就会出“汗”,为什么?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甚至是经历过的现象,学生很熟悉,会感到很亲切。当学生被这些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吸引时,又想了解为什么时,教师自然的引入新课。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趣 如在讲“滑动变阻器”时,我事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在晚会上或一些舞会上的录像情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观看到会场上灯光的强弱变化,并在最后出现字幕:灯光为什么会发生强弱变化?这时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通过短短的几分钟,教师就将全班学生带入了课堂教学情境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科学问题上来。 激趣的方法很多,但宗旨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充满兴趣的、带有强烈求知欲望地去探究新知识,在不断的探索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科学教学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只要我们勤于动脑,肯于钻研,新颖别致的导入方法是不难设计的。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导入的科学性、艺术性,一定要精练、灵活,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能宣宾夺主。总而言之,我认为,一堂课的导入犹如一部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运作。可以说,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以“激趣”导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