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习兴趣 和谐语文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1079 日期:2023-09-10 来源:论文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趣是一种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这个问题,许多语文教改先行者做大量系统深入的探索研究,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对此笔者深有感触。
一、打造民主品牌,构建新型关系,培养学生兴趣
“ 亲其师才能行其道”,这是每个教师熟知的道理。打造自我品牌,树立良好形象,让学生学生信服你,公认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学生只对自己心中的神圣偶像才顶礼膜拜,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跟随你的思维行事,围绕你的指挥棒转,学生的焦虑度最大的到刺激,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得到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要树立自身形象,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自身的成功感动学生;用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吸引学生。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健全的师生关系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自由民主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感受老师的人格魅力,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做好两项工作,和谐师生关系:一、具备平等、自由、民主的理念。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这样一个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走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优秀的老师是善于观察倾听的老师,去看,去听,去感觉,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切忌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无端训斥,漫骂,甚至横眉怒对,冷眼相加,冷嘲热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二、以诚待人,以真教人、以情感人,以爱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这是应该牢记的至理名言。全国优秀班主任曹铁云老师说:“我30年来教育学生的经验就是一个字:爱。”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说:“那些教语文成绩高的教师,实际上都很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都很善于突出育人。”被誉为语文教改”情感派”的特级教师于漪,其所以为人所称道,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取得巨大成绩,一个很重要之点就是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工厂里听凭处理的原料,而是活生生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海洋,从来没有平静过,他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吸针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忘我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事实上,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感受;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严肃刻板、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改革陈旧教法,营造融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上世纪70—80年代的语文教学是沿用前苏联的三段式教学:讲解字词、分析段落大意、归纳中心,即老掉牙的A、B、C式教学模式。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为满足应试教育的需要,把每一篇课文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几个知识块,使本来充满情感内涵的文章,变成了失去了原汁原味、没有了营养价值的苦涩的干馍馍,因而整堂课死气沉沉,老师是口若悬河口干舌燥,学生是东倒西歪昏昏欲睡。这样的课既不能把学生的分搞上去了,更不能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改革这样的课堂,语文界的有识之士曾为此大声疾呼,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甚微。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活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这种艺术选择征尤为突出。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椐这一特征,做好语文教学上的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目标进课堂,导学引方向。
每一篇文章在教学前都有可以设计一些目标问题,让学生去预习。使学生在提高预习时知道学什么,上课时围绕这些目标进行教学,变原先单一的讲授课为师生讨论课、互动课,授人以渔,不授人以鱼。
例如在教学《祝福》一文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祥林嫂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之中?课文前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在教学《雷雨》一文时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写出剧中潜台词,并理解这些潜台词在描写刻划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作用……通过目标问题的设计,课中的导学、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活跃了,问题解决了,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语言要幽默风趣,富有文彩。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教学中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有的老师讲课讲得有声有色,学生愿听也乐于听,且意味盎然。有的教师讲课只是“啊、哈、呀”干巴巴的几句话,整节课是枯燥无味,只知道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划划,用黑板语言代替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是意味索然,不愿意听,也不想听。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听起来有点头痛”。我看了于漪老师和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录像带,就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他们的课之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注重了教学语言的运用,整堂课是幽默风趣,文彩飞扬。正如魏书生自己所讲“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这种笑就会自然而然地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学生在愉快之迅速掌握知识。其至,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篇目是文学作品,无论是文彩,还 是情感内涵都有是一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的有趣并乐于接受。
  三、运用多种媒体,拓展学生思维,导引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而,搞好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直观教学。
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直观教学,主要是模像直观,它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各种摸拟形象而进行,包括实物、各种教学图片、图表、幻灯片、教学电影等。语文各册的前面都有几幅画面各异的图像,结合课文让学生揣摩这些画面,可以收到自然感受染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勤做幻灯片,利用电脑制灵活多样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
2.注重信息技术教学。
科学技术高速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是异军突起,步入了快车道,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正在大力发展校校通工程,为现代化的教育务服,因而语文教师应该适合社会的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内容,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走出狭隘的教学空间,走向网络,走向社会。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要熟悉技术教学。二是要做好自我角色的转换,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解释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伙伴。
四、树立学习榜样,营造文化氛围,调动学习兴趣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教学正确运用榜样事例、名人名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张贴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豪情,如清代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汤达的“一个人只要强烈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期目的。”;卢梭的“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胡适的“理想上的学者,既能搏大,又能精深,博大要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轮流书写一些哲理性的句子。
2.宣讲名人事例。
越王勾践、大文豪蒲松龄、曹雪芹的成功来激励学生立大志、吃大苦、建大功。古今中外的成功事例可以激发学生斗志,让他们激情昂扬、拼搏进取。
3.举办文学讲座。
讲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故事,如不甘平凡的女孩左玉冰(湖南师大附中学生发表近三十篇作品)尹珊珊(出版了洋洋二十多万字的作品《自由十八岁》),冲浪儿郁秀(深圳高一女生出版了一部写高一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花季•雨季》成为全国的畅销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故事感受人,又贴近学生实际,学生觉得生动有趣,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倍感振奋,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也感到语文课的趣味性。
  培养学习兴趣,和谐语文教学,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力探讨和研究的。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具体途径甚多,如何运用,我们需要走进学生、走进课堂 ,需要在教学改革的路上动脑筋,想办法。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