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且还是陶冶学生自觉追求精神自由和愉悦的一种审美行为,这是属于美育范畴的。由此可见它本是让学生能享受自我,享受一种超功利的精神洞天,可是当我们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时会发现一种奇特现象:尽管语文老师不尽相同,可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好象都心有灵犀,他们在学生作文簿上要麽大讲作文的高见,要么就是把学生的作文批得体无完肤,透过密密麻麻的红圈红线隐约可见一个高人指手画脚的面目。尽管我们老师们这样煞费苦心,可是我们的学生真就领悟到其中的玄机了吗?他们的作文真的就有起色了吗?然而学生的作文里总是有挑不完的虫子,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的是大片的学生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看到一脸迷茫、无所适从的学生和无可奈何的老师,我们不得不追问问题何在。
那么,学生是如何对待老师批改的作文呢?
我对所带班级62名学生作不记名的抽样调查:有57%左右的学生对老师批改表示满意,他们认为这些都一针见血地切中了自己作文中的诸多要害,可是“说起容易做起难”,但每次都有那么多的毛病,有时真有点怀疑自己的作文能力;近2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批改讲的都好像有道理,可对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似乎没多大帮助,每次老师都指出那么多“注意事项”,学生中流行叫“补丁评语”,因为下次作文时一开始还得回头去看一下前车之鉴,免得连自己也会自嘲“老马不死旧性在”,可越小心就越下不了笔,就算写下去了也觉得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真有那么点谈“写”色变的味道;约22%的学生表示认为老师的评语对自己很有帮助或者对作文兴趣不是很大。
从上面的调查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老师在作文评语上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凭借自己的经验好恶来“斧正”我们的学生的“缺点”;学生很难把老师的“精辟论断”融会到自己的习作中;学生习作信心和写作积极性在老师诸多的“谆谆教导”下江河日下,这条才是最致命的。有这几条那么就可以断言我们的作文教学特别是在作文批改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存在着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一下的问题。
发现上述问题后,我主动改变作文批改的方法,我对以下几种作文的批改评价方式做了尝试:
一、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
1.确立批改目标。
学生习作交上后,教师要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把全部习作浏览一遍,挑选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习作,确定为本次重点评改目标。另外还要把本次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较集中的问题加以归类,力求评改目标中能涉及。
2.修改点评,理论引导。
教师把选定的学生习作从整体上加以修改,然后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修改的全过程。并选择一些有类似错误的习作,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办法,然后教师板书本次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理论引导。
3.选典型作文让习作者朗读。
读完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并让习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过程、选材方法、立意方法。此时,“批改者”与“习作者”同堂而论,往往作者在虚心接受批评的同时会据理力争,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此时,教师要根据训练要求,从深层的作文理论上加以指导。例如:议论中论据的典型性问题,给学生分析什么是“典型性”,如何选择典型论据,如何做到典型材料的创新,并针对学生习作总结点评。
4.运用评改指导方法,学生再次修改。
经过反复激烈的争论后,大家意见渐趋统一。教师点评总结后,进一步指明写作要求,让学生批改剩余的作文。因为有了两次批改经验,学生相对轻松、自主,批改的信度也大为提高。
5.教师前期训练指导。
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侧重评价内容方面,积极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后期训练可以着重加强作文技巧的指导。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后,希望自己的作文在谋篇布局、结构安排、文字运用诸方面更上一个台阶,教师要细心指导,雪中送炭。
二、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
经过第一种模式指导训练后,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理论,对习作的辨别能力有了较高的评价意识。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评改权移交给大部分学生。教师也不再挑选样本,而要按写作水平高低或位置情况成立作文批改小组。
1.确立小组及中心发言人。
每四五人为一组,小组交叉批改,然后每组选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并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评改意见。
2.选择优秀作文的标准。
从十个方面入手: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
3.掌握常用修改符号及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
选择评改例文,让学生了解常用修改符号及点评的方法,规范使用删、增、调、换等修改符号。另外,为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使评改更具针对性,可组织学生学习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及具体细则,明确评分标准精髓所在,提出“稳抓基础分,力争突破发展分”的指导思想。
4.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全文、把握文义的基础上,从作文的结构、语言、基本观点、思想感情、文面等方面批改文章。
除用传统的“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还要教学生学会旁批,并运用说明式、评述式、提示式等方法来评改作文。
5.针对同一篇文章,经小组讨论后,先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提出口头评改意见,并兼纳其他组员的建议,然后采用轮流执笔的方法进行评改。
6.批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精批点评,多留少改,三言两语,指点迷津。二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一般学生的作文,其优点和缺点总是多方面的,所以每次批改需有重点,不需全面开花(教师在这方面要做提醒),如突出的重点可以是结构的安排,可以是记叙的顺序,也可以是多种表达方法的运用。三是因文指导,有的放矢。有些文章言之无物,批改时要指导学生选择中心材料,使之写得具体;有些文章材料庞杂,批改时就要着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有些文章虽能用材料说明观点,但材料不够典型,批改时应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材料,使文章内容深刻,富有感染力;有些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批改时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而不需提过高的要求。总之,每一次作文批改,要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差的作文可以“改重于批”,尽量保留作文中的主要内容;好的作文可以“批重于改”,用热情的语言指出写得好的地方,扬其所长。
7.推荐样本,交流争鸣。
第一节小组讨论批改完成后,第二节各组把评出的样本再拿出来在全班口头交流,然后各小组展开争鸣,教师点评指导。
8.当学生把新习作交上后,教师要认真审阅各小组的评改情况,公布表扬那些评改认真的小组及执笔者,对批改重点把握不准,态度不够认真的要个别指导,使其及时改正。
三、学生自主评改模式
1.激发兴趣,提高自主评改意识。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10遍、20遍。”他写《安娜•卡列尼娜》用了5年,改过12次;杨沫写《青春之歌》修改六七次;著名诗人、报告文学家徐迟每篇稿子至少改和抄5遍。教师应该以此激发学生评改兴趣,让学生知道大家尚且如此,何况初学者,从而自觉改变习作写好后,决不第二次“过目”的不良倾向,养成自主评改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推敲的能力。
首先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通过整篇默读,习作中的错别字、漏字就会被发现并纠正过来。然后,再轻声读,看习作用词是否贴切,句子是否通顺,上下句连贯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等。第三,再从文章结构入手审视诵读,如层次是否颠倒,条理是否清楚,前后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呼应。第四,复读审视思想内容。如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围绕中心,事例是否典型,内容详略是否得当,细节是否真实等。依据教师指导的评分标准及常用评改符号及方法,深入品评,点评习作不当之处,力求文通字顺。
经过实践发现: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是以教师整体把握为主,从“挑选样本”到点评示例,到集中指导讨论评改,教师起主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学生的评改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培养。这一模式非常适合于高一上学期,是培养学生自主评改的初始阶段。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既可避免全班讨论头绪太多、太繁杂、效率太低的弊端,又可避免独自修改犹豫不决、信度不高的缺点,适合高二年级使用。学生自主评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评改,一般可在高二下学期或高三年级实施。
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改变作文固有的批改评价模式,尝试多种模式相结合,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高中作文的批改评价模式之我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