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公杯”全国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大赛在南充三元学校隆重举行,南充地区的教师们济济一堂,聆听了来至全国各地的教师们的精彩演讲及专家们的精辟点评.感受颇多,下面来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细读文本,重视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朗读,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现在学生学习语文最大的问题就是积累太少,要学好语言,必须有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诵读,然而,在大多数语文课堂很少有学生的琅琅书声,却充斥着繁琐的理性分析,陷入“思而不读”的怪圈,对于文章形式的分析可谓具体详尽,有几篇能入心入骨,这种重讲轻读的结果如何呢?语言贫乏,句式单调,结构程式化几乎成了学生写作的通病,形式上的条分缕析,使学生失去了一份在诵读中唤起生活经验,引发和想象的“读”书之乐.可喜的是,在这次的比赛中,教师们都注重了朗读,刘春春老师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在读中找句,说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想象,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了学生朗读训练,在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的课标要求中,主要要求学生做到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知文章内容大意,揣摩欣赏精彩词语和名句,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徐杰老师在上《夏感》一课中,也注重了朗读的训练,让学生找出精彩句子并分析,分析句子运用的多种修辞,串讲修辞方法,最后,落到练习仿写上,让学生运用作者的写法,练习写《春》,整篇设计无不贯穿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既品味了优美的语言,又学到了文章的写法,达到了课文课标的要求.
二、注重文本,淡化课件
这次教学大赛给教师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的课都是对文本的挖掘,不论是学生的提问,教师的分析,都是对文本思想的再现与深挖.未曾有脱离文本的现象.想改革之初,02年也有一次全国教师在南充的课堂展示大比赛,看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们在课堂上表演,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精心设计的课件,那些精美的图画,绚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一节课光欣赏课件都让我们应接不暇,让这些来自农村学校的教师自愧不如,心想,那些精美的课件,得花多少时间去制作呀,而学生在课堂中又能掌握多少知识?当时就有听课的教师说他们所熟识的上课教师,为了上这堂公开课,到处找资料借参考,还有专门的制作课件的后备力量,随后又在本校反复试讲,排演,到正式上示范课时,教师对本节知识已经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这样的课,课堂上热热闹闹,听课老师也感觉颇有素质教育氛围,感觉课堂上师生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佳,甚至学生屡有惊人的创新表现.而其本质恰恰和课改精神背道而驰,因为学生的一切并不是真实的表现,更不是独立的富有个性的行为,而是执照已定的剧本在表演,在背台词.而这次的大赛,教师们则是更多的注重文本解读,淡化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为随意,教师不再是表演,而是真正的上课,体现的是课改精神,教师扎实的个人功夫.在我们教学实践中,应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课件应尽量少用,要用到恰到好处,反之用得过多,会适得其反.课不是上给谁看的,而要真正体现课改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注重真正的合作互动
想课改之初,有的教师上课时单纯地去追求合作的形式,而不注重实效,个别教师甚至提出一个问题,说让学生合作思考,却只给了学生一两分钟,这样学生能真正弄清、弄懂一个问题吗?恐怕连教师自己也明白,那只是徒劳罢了,与其要这样的形式,不如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到知识,而不是为了表演给谁看.在这次的比赛中,江苏如臬中学的教师曹健红在《让作文语言亮起来》的示范课中,她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既有小组的互动,又有每个同学的发言,时间充足,讨论深入,充分体现了互动精神,为我们作了一个好的示范.
四、挖掘文本,渗透有效学法
对于初中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陶冶高尚有情操,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02年的大赛,教师上课大多是要求学生自己读,然后是学生提问,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素质.当然他们是借的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上课,学生素质好,大多数还是能提问,然后集体讨论解决,课堂气氛较活跃.而我们是农村学校,特别又是边远地区的学生,从懂事起大多接受的是“命令式”家庭教育,从上学起接受的是“注入式”学校教育,极少老师在他们的课堂上动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等教法,因而他们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突然用上全新教法,学生在未适应的情况下就会不知所措,结果是课堂上许多学生读完课文后能提得出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没有问题,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显得事不关已,甚至有同学问,这是上课吗?在这次大赛上,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细读文本,把握文章思想.如江苏无锡的杨静老师在上《安恩和奶牛》是就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言描写,想象自己就是安恩,体会她的语气,感受她的心理,探寻安恩的性格特点!教会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体会人物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这样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不再是放开文本,让学生一味提问,凭空想象.
五、强调感悟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出了读者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作了明确的表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过去的语文教学却往往是:融会了作家生命感受的文章变成了枯燥的知识图解,完整的课文被肢解得零零散散.教学中所谓的语文知识系统变成对号入座式的“能力培养”.因此,课标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反对离开教材思想内容的纯工具性训练,同时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感悟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归宿,以提高学生的总体语文水平.在这次的大赛中,老师们都很注重感悟,如广东深圳大学师院附中的李珊珊老师在上《醉翁亭记》时,就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文章的情感,理解太守的乐与悲,学生在这样的朗读中,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迅速的抓住了文章的脉络,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当然,新课改是一项重大改革,是要经过长期探索实践的,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既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变,同时也需要慢慢改变多年沿袭的教育大环境,更需要改变从上到下的单一评价机制.让我们都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研究型的教师,而不再是过去的教书匠.让我们继续走进新课程,沐浴课改的春风,植根于课改的肥沃土壤,勤学习,勇探索,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找到适合学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总之,听了教师们的课及专家的点评,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觉得教语文是一种何等享受的事,其过程权且用一位专家的话来说:“慢慢走,欣赏啊!”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慢慢走,欣赏啊!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