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中的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0105 日期:2023-08-28 来源:论文网
论文网:     摘要:学生升入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小学有很大不同。尤其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在迅速成长,如果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已有的实际程度,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成绩就会迅速下降。因此做好中小学衔接,做到思维的连续性、一致性,做到承上启下,是教学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就中小学衔接做一些探讨。
你可能遇到的现象
    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生活中,将产生很大的分化,学困生增多,数学成绩下降,这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上进心减弱;“学习力”不足,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情淡落;不良风气的滋长影响更多学生的健康成长。
现状分析
    1. 学习不适应:小学课程门类集中,内容简单。进入初中后,无论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还是学习方法,与小学比起来有很大的差异,具有新的特点。要求初中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学习方法必须灵活多样。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不能立即适应这一学习环境,所以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而从开始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更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 心理变化:由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较大变化。从心理上说,初一年龄正处在有意识记向意义识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的时期,而部分学生对这两种转化开始不适应,若不能较快适应这两个转换,就渐渐跟不上教学要求。
解决策略
    一、 教学方法的衔接
    1. 注意具体与抽象的衔接。数学通过直观教学给人以具体的印象,中学仍需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如学习“正数和负数”概念,通过学习比较熟悉的实例——零上和零下温度引导学生加以区别,进而引出负数这个概念。
    2. 注意讲与练的衔接。中学生在课堂上持久性不是很强,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讲与练的结合,以保持在一些课中比较旺盛的精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即使反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讲练方法、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类型上可分口练笔练,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3. 注意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创新是教育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自主是创新能力的起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首先可以从数与计算这一类学习难度较低、前后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开始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再者让学生学习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同时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的应式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度,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师亦生来生亦师”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二、 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小学里一部分是“死读书”学习方法以简单模仿死记硬背为主;另一部分平时除了听课、做作业外,不注重挖掘课本功能,更多学生做题只求结果,忽视数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因此开始有意的让学生体会到小学学习方法在初中阶段是不能适应的。坚持严格的常规训练,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这是保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必要措施。
    发挥功能,合作学习 创设愉悦、自主的教学环境,学生将学的积极,学的主动,学的扎实,而且都能充分体验着参与的快感、思维的乐趣。① 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培养他们积极思维,学会提问题开始。
引导学生提问,应从七年级开始。针对七年级学生敢说敢问的优点,慢慢渗透,学生便会逐步模仿。② 成功的尝试。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尤其是这种表现得成功,受到老师的夸奖,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 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兴趣和爱好是立志成才的起点,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兴趣,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意义、对中学生尤其如此。这就要求教师的教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灵活多样。如一题多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和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习惯,使课堂上学生情绪始终高涨。
    初中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要紧紧抓住机遇,在数学教学中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如:各种实物、模型、图片、图形等,特别是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感知美妙无比的数学世界,在数学的科学海洋中畅游。按照乌申斯基的说法,直观的教学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和词语为例句,而是以儿童直观感知的具体形式为依据,因此正确合理的使用直观教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兴趣是带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成功的欢乐可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多次的学习成功,能使学生多次获得愉快情绪,从而为数学废寝忘食,积极思维。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课堂上他们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勇于表现、课后他们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乐此不疲。但不是每个学都能学好数学,在挫折下,有些人就放弃了,就失去了兴趣。所以掌握扎实完整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技能是学生获得成功和保持兴趣的重要条件。这些现象启发我们:如果学生掌握完整和扎实的数学知识,必然直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喜欢数学。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和进行。充分发挥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及其相结合的优点,利用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成功的体验和价值的肯定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内容的衔接
    数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因而新生入学结合新的内容加强旧知识的复习,是防止和转变后进生先决的条件。数学教材有三个转折点:引入负数;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应用题。在关键部分,内容的衔接尤其显得重要。
    1. 引用负数时,注意有理数和小学数学的衔接。开学初我用一定的时间复习小学的数学。这样不仅填补了小学数学的知识漏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触到一些新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在引入负数之前,着重复习小学已学过的自然数、0、分数和小数,说明这些数都是根据实际需要引入的。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指出生活中存在另一种需要,只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表示,说明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方面,尽可能温故而知新,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引入新知识,最终归纳为正数的比较或运算加上符号的法则。
    2. 具体数与表示数的字母的衔接。首先从实际引入,用具体数字逐步过渡到用字母表示实例中的数,从而使学生在以前数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通的优越性。在教学中注意列代数式,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为下一步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
    3. 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衔接。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衔接。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的难点有以下3个方面:① 学生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还习惯于用算术解法;② 学生不易找出题中的相等关系;③ 不会列方程。要解决以上困难,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列代数式,表达数量关系的训练。另一方面,在解应用题时,特别提示他们注意例题中重点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相等关系,再分别用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真切地体会到代数解法的好处。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代数法解应用题的步骤。数学中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法,如行程问题、画路线图等。
    总之,中学数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好的事,尤其对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学法现状,加以分析,讲究策略,因材施教,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根本上掌握学习方法。如此,学生的素质才能提高,数学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乐趣。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