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生之间互动和平等的关系贯穿于孩子的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行为、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手段不断的改进和走向完善,而作为教师,其身份也随之发生转变,只有当教师放下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身份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才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孩子性格以及品德的培养。
【关键词】教育平等;幼儿教学;探究
由于幼儿教师在知识和社会经验上比学生丰富得多,因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处于优势地位——教师始终占据话语霸权。这种权利的倾斜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因为只有在平等地位上的交流才能使儿童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
作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平等关系最突出表现就是师幼之间的平等对话。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途径:教师和儿童在各种活动中都是平等交往、相互依托、相互作用。因而,实行怎样的幼儿教育才能更有利于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我们面对的课题。
一
、师幼对话的特征及其重要性哈贝马斯认为,通过对话形成的共识过程,是对话参与者的利益均在考虑之列。通过平等、自由的辩论,每个人试图的搭配的东西,都可以在解释中得到重新认识。也就是说,对话是形成一切活动能够顺利展开的基础。
对话指的是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用语言(包括眼神、肢体语言)进行交谈的一种方式。
这种对话多指的是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12]。作为对话而言,不仅仅是一种交往的方式。而且也是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情景,它可以引导幼儿合作,投入共同参与并创造相互交往的活动开始的基础。是一种融洽师幼关系的体现。师幼对话,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两者不同于过去研究中的集中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导、师生双主体论以及师生平等对话论[3】。真正的师幼对话,是一种师幼双方彼此言说和倾听,师幼双方彼此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和分享的过程。
师幼对话既能够反应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能体现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机制等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教师通过对话,使得儿童得到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儿童通过自我表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对儿童进行指导,对儿童的思想理解。在师幼对话关系中,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说,其必须明确自己的自身定位,在教育活动中,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学会理解幼儿的语言,学会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学会积极的与幼儿进行对话,最终达到幼儿教育要实现的目的。
二、教育公平与师幼对话
“教育公平”在这里指的并不是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分配,而是指在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师幼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以及孩子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所谓平等的师幼关系指的是师生双方在人格、主体权利等方面的尊重而形成的一种交往关系。而“平等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指的是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由于师幼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关系,它对人的情感认知以及心理健康的健全与发展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因而本文所说的“教育公平”是从师幼平等的角度出发的。也就是.怎样建立起师幼双方在人格、平等为基础的一种合作交往三、教育公平视野下师幼关系创建存在的问题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幼儿教师始终不能脱离成人的已经形成的既定观念,把幼儿当做并没有什么想法的小孩子,从而忽视儿童的想法。在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怎样的一种师幼关系对形成怎样的教育结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它是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参与者,走进儿童内心世界的重要因素。目前,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一)不倾听按照常理来看。成人的力量以及思维发育成熟等的特征来看,成人成为了力量和权威的中心。这一点,也让我们很少去关注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所要表达的信息,也就是说,在成人与幼儿的交往中,成人并没有去尊重儿童,也没有去倾听幼儿的想法,幼儿在对话中的主体性已经淡化.而只是教师的“应声筒”。在教育公平的视野下.师幼对话关系作为教与被教并不形成上传下应的这种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关系。儿童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作为成人不应当将其思想、兴趣、爱好强加于儿童。倾听是了解幼儿的第一步,是尊重幼儿的表现,往往在倾听中,可以捕捉到幼儿的兴趣,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基础。
(-)教师并没有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无可否认。教师与幼儿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只有当幼儿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的时候,才可以真正的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并且被幼儿所接受。让幼儿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幼儿教师是他们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导者、命令者。
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例如:“教师可以问幼儿.怎样的值日生才是优秀的值日生啊?”这样形式的讨论,在讨论中,就可以使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并且使他们在实践中,也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和幼儿教育意识是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容易忽视的,因此.他们并不能够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题。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不注重在师幼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交流只有在情感上有了深切的理解,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心灵的沟通。许多的幼儿教师都仅仅把交流局限在语言这个狭小的范围内,他们没有注意到语言只是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微笑、眼神、语调等等都可能影响到交流的效果。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面带微笑的点头.以表示对学生的肯定;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可以用赞许的目光,对其的勇敢表现称赞。这些在无形中都对于传达鼓励、支持和关怀的信息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教育公平视野下师幼对话教学素质教育是现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将满足儿童的需求作为切人点,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与幼儿在教育中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素质教育提倡的这种平等交往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去体察幼儿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幼儿教师要充分的发挥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必须与幼儿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而平等的师幼关系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一)“平视”幼儿,重视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为幼儿创设一种和谐而宽松的环境“平视”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去思考问题,在这样的平等关系中,与孩子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共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做到了解孩子喜欢的是什么,想的是什么。在这样的积极互动的情感交流氛围下,作为教育的双方——教师和幼儿都容易感到一种支持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互动使幼儿在心灵上体认到自己被接受、被理解和被欣赏。
(二)尊重幼儿,建立起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抓住学习的契机无论是怎样的和谐互动关系都必须以尊重幼儿作为基础。所谓“尊重幼儿”指的是尊重幼儿的想法以及人格权利。作为教师应该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充分的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从而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始终将幼儿的需要作为关注的出发点,为幼儿的学习和交流创造一种愉快而宽松的氛围,使幼儿可以用一种愉悦的心境进入到学习以及各种游戏活动中去,在日常活动中可以自己寻找、发现和解决问题,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尽量的捕捉幼儿所发出的信息。根据每个幼儿的思想以及性格上的差异,及时的对其实施调整教育行为,有效的引导幼儿。例如,在母亲节或者父亲节的时候,开展给父母写信的活动,这时候。幼儿是满怀着热情,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写。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可以对他们采用一种提示,并允许他们以自由发言的方式展开讨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介入指导过程中,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如果这样。教师永远也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到孩子的心声,实现与幼儿的对话、合作以及工作学习。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自由的选择学习的材料以及学习的伙伴。自由的表达和展示自己.用自己的知识去构建人格.真正形成一种探究合作的师幼关系。
(-)关注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指的是知识的接收者(幼儿)可以自由地、独立地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主动的、有选择的学习的过程。实践证明,愉快而轻松的学习环境会使孩子更加胆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这也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反之,长期生活、学习在紧张而压抑的环境中,幼儿则会在心理上对学习以及人格的构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启发幼儿自主地,主动的去探究.去学习。如谈话活动:美丽的秋天。教师可以在活动前先带幼JLN大自然中去感受秋天,并把秋天带到活动室,让幼儿在自然角放置秋天的花卉,水果,并把采集的落叶粘贴在墙上,布置成美丽的秋景,然后再让幼儿讲述,这样幼儿的讲述是丰富的,是真真切切的。这样的环境让幼儿更愿意自主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受了乐趣。
(四)增加教育艺术
所谓教育艺术是指能够娴熟而精湛的驾驭知识的能力,是能够获得具有创造性效果的技艺。
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解决其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
作为教师想要拥有精湛的教学技术,首先要拥有驾驭综合知识的素质,因为这是保证师幼交往持续可能的前提。而教师对儿童的个性特点的充分了解是实施教育技术的途径,因为只有符合学生兴趣点的活动设计才可以真正的吸引学生的加入,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当然,作为教师,除了自己设计活动之外,也应该尊重儿童自己发起的活动.并且设想预防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其次,作为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如在语言上多夸学生,在肢体语言上也对学生做出的行为作出积极的反应,如多微笑、点头、表扬,从而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五、结语
教育公平应当剔除掉地域经济以及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之外的内在因素探讨,可以有效的看到,对于幼儿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的游戏和活动,其目的不是要得到一个固定的结果.而是通过有效的方式,达到某种程度上的交流。从而让孩子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可以有效的表现和展现自己,达到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培养。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关系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界定,而是在根据参与者的特点来做出的价值判断与教育选择。如果遇到自信心不足的小孩儿。就应该多鼓励,而对于一些自负的小孩.则应该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其引导,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现代教育理论热点【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204f21金生孩.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0[3】陶志琼.教师的境界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0[4】侯莉敏.倾oi--5回应——师幼互动中的对话艺术U].学前教育,2006(6):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