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互动”教育有利于儿童社会活动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54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混龄教育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国际幼儿教育协会(ACEI)、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AASA)等都认为混龄教育有益于学龄前幼儿的各方面的发展,尤其表现在幼儿认知、社会性、情感及语言发展等方面,并且认为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学业的顺利完成。混龄教育不仅使幼儿的社交接触面得到有效的扩大,还能使他们与不同年龄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这种类似于传统大家庭的编班方式可以使幼儿拥有更多的社会角色经验与体验,使角色承担能力得到良好发展。同时,还有助于独生子女改变社会适应能力弱的现状。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生活与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并掌握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克服了自我中心意识,培养了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

一、混龄教育: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伙伴的交往(包括同龄和混龄),其各自获得的益处也不相同。与年长者交往,能增加知识技能的学习机会;与年幼者交往,能增强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与同龄者交往,能增强对事物的共同认知和提高协商合作的机率。混龄编班模式下富有弹性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注重幼儿个体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的差异,兼顾到个体发展需求的差异,使幼儿在类似于家庭生长环境的教育环境中共同生活与学习,逐渐发展成为自主、自立、自信的人,以便于真正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混龄编班教学把每个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以满足自我发展需要的方式参与到生活中去。因此,与同龄编班模式相比,混龄编班模式中教育团体的复杂性与层次性明显,年龄结构也比较复杂,因此,每个幼儿在教育团体中的位置、角色、沟通方式、心理体验也都表现出复杂化的趋势,从而为幼儿初步构造出不同于独生子女家庭、不同于常规的单一年龄构成的较为复杂的社会与人际关系环境。

(一)混龄教育的含义
混龄教育,是指在幼儿园里把 3-6 岁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在一起游戏、生活和学习,以实现促进幼儿社会、语言等各项能力发展的教育。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混龄教育有不同的类别,如按内容分有游戏混龄、教学混龄和生活混龄;按组织模式分为整日连续混龄编班和间断混龄编班。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传统大家庭式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环境。混龄教学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以及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同龄、混龄伙伴的社会性交往能促进个体的完善与发展,不同的幼儿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
.....................

第二章 混龄教育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分析
任何社会交往都有时间、地点,并有特定的人物参加,幼儿之间的社会交往也不例外。在本文中,笔者仅就混龄教育中影响幼儿社会交往的物理因素(时间与空间)与社会因素(教师与同伴)来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物理因素

(一)时间
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是从入园开始到离园为止,不同的孩子对幼儿园的教育要求是不相同的,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以保证幼儿的社会交往时间是幼儿园应该考虑的问题。在混龄教育中,社会交往时间是指幼儿在一日的生活中社会交往活动所占的时间,开展社会交往活动的前提是提供充足的社交时间。社会交往活动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交往活动的数量与质量。为保证幼儿的社会交往顺利开展与进行,一定要保证幼儿每天都有相对集中、较长的社会交往活动时间。否则幼儿的社会交往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角色游戏中,角色的分配、构思游戏情节及规则、完成任务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时间不充分的话,幼儿刚开始进入角色就面临着停止,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只玩一些简单的游戏,而不去尝试复杂的游戏;这对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教育者一定要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时间自由自在地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活动,以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社会性能力发展的程度如何,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影响到其未来的个体和谐发展。德国的哈克教授指出,幼儿进入小学后出现的社会适应不良,多是由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社会性发展不良导致的。因此,在幼小衔接中最重要的不是帮助幼儿储备大量的知识,而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等社会性、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个人品质截至 6 岁时已基本形成。该年龄阶段是幼儿养成礼貌、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活泼开朗等亲社会性行为和良好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该时期幼儿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决定着幼儿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水平;同时,幼儿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能够帮助他们适应环境、生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如果在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社会化水平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就会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妨碍幼儿与他人的正常交往,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问题的突出,社会性发展也成为突出问题,因此,要抓住幼儿期这个有利的时期来培养和促进幼儿社会化水平的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

三、探索启示.......................................................................................................36
(一)混龄教育中应关注的几方面...................................................................36
(二)混龄教育中需完善的措施.......................................................................37

结束语:
幼儿身心发展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都受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混龄教育创设了一个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支持的和谐环境,让幼儿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与人和谐共处的态度和技能,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混龄教育在促进幼儿心智发展的同时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等各方面发展,从而达到使幼儿在以后的人生中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自我价值。混龄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以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混龄间的交往与互动可以增强幼儿对公共事务的认识与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对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幼儿间的混龄互动引发了亲社会行为,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理解能力的发展。在混龄群体中,年长幼儿为年幼幼儿创造了复杂的游戏;年幼幼儿的社会性参与度得到提高;年幼幼儿给社会性不成熟的年长幼儿提供了练习社交技能的机会;混龄群体增强了年长幼儿的责任感和自控能力。
在混龄班级中,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伴其发展水平、性格、兴趣都不一样,交往中彼此能展示各自在不同领域具有的理解和经验,同时为同伴的效仿以及自己榜样的树立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我们应该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树立混龄教育理念,加强混龄教育的理论学习,转变角色,还要提升家长的认知,争取家长的支持,捕捉和引导孩子们点点滴滴的变化,以更科学的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