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比军事同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48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比利时安全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凡尔赛条约》对欧洲和平的安排
1919年,战争的胜利方协约国及其盟国,同战争的失败方德国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共同讨论对德和约的制定和战后和平问题,经过几周的紧张讨论,最终拟定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著名的《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不同程度的满足了各战胜国提出的要求,但对德国来说,这却是一个"强制的和平条约"。除了序言之外,《凡尔赛条约》一共包括15章440条,和约第一部分是国联盟约的内容,其余各章涉及领土、军备限制和赔款三个主要问题。在这几个问题中,法国无疑是主角,对德国的处置牵扯着法国的安全和利益,此外,比利时作为一战战场,损失严重,理应作为战胜国得到相应的补偿。巴黎和会上,与会各国主要讨论和解决了几个重要的问题,首先就是德国领土问题,包括德国边界的重新划分和殖民地的瓜分。其中,德国西部疆界的重新划分与法国、比利时利益息息相关,对法国来说,法国在巴黎和会的首要目标是确定与德国相邻的安全边界,它想通过分割德国领土来达到削弱德国的目的。和约规定德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的煤矿交由法国开采,国联盟约的一个委员会代为管理15年,期满后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境内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凡尔赛条约》第42条规定"禁止德国在莱茵河西岸和莱茵河以东五十公里所划界线之西维持和建立军事防御"。另外,"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按照条约的规定,德国的所有殖民地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分配给主要的几个战胜国,法国理所当然的分到了一杯羹。此外,德国西部边界作的一些改动对比利时有利。在巴黎和会上,比利时要求合并埃斯科河左岸的荷兰领土和荷兰的林堡地区,最后又提出了合并卢森堡的要求,由于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反对,比利时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但是,和约第三十二条和三十四条规定"德国承认比国在所争之毛来斯纳领土(称为毛来斯纳中立地)全部有完全主权"德国放弃在包括欧本(Eupen)和马尔梅迪(Malmedy)两圈域全部之领土上各项权利及所有权名义让与比国。"在殖民地瓜分上,比利时获得了德国在东非的两块殖民地:卢旺达(Rwanda)和布隆迪(Burundi)。和约规定:"为使所有各国之军备可以普遍限制起见,德国允诺严格遵守"限制其军备的条款。德国要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解散参谋总部。军队人员配备上:条约规定德国军队兵额限定为10万人,军官为4000人,海军士兵不得超过1.5万,军官不得多于1500人,不准拥有空军。军队装备方面:条约规定了军械弹药的数量、军舰的种类和数量。此外,条约还规定:德军的任务只限于维持境内治安和边防;不准制造和装备化学武器、坦克、装甲车,不准进出口任何武器。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向德国提出巨额赔款要求,《凡尔赛条约》第233条规定"战争造成的损失主要由德国来赔偿"③因此,德国在经济上受制于以法国为代表的战胜国。巴黎和会后成立了赔款委员会,规定在赔偿委员会最终确定赔款总数之前,德国应提前以黄金、煤等物资赔偿200亿金马克。此外,条约还规定德国应在10年内分别向法、比、意三国提供大量的物资,种类包括煤、机器、化工产品等。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安全问题
"在1919年以后的年代里,欧洲事务中的最重要的和最持久的一个问题就是法国对安全的追求。"但是法国并没有因为签订《凡尔赛和约》而摆脱战争带来的恐惧,相反,它仍觉得德国会东山再起,自身安全因此受到威胁。事实上,法国设想的德国威胁论,不无道理。

一、战后法德实力对比
法国因为一战损失严重,战后实力大减,而德国却没有被过分削弱,它在人口数量等方面比法国有更大的优势。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虽然在盟国的帮助下成为战胜国,但损失极其严重。第一,法国原本对德人口劣势在战后变得更加明显,"现实并不是那么乐观,法国胜利的取得是通过沉重的代价换来的,战后法国人口损失严重,货币贬值,生产能力降低。法国虽然幅员辽阔,实际上却是受战争影响最大的国家:1325000人死亡,2800000人受伤,人口出生率降低……就业人口降低10.5%。第二,法国在基础设施方面也遭受重创,"北方诸省破环严重,工业和农业方面也损失惨重。据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统计,战争给法国带来550亿法郎损失,以当时货币计算,约合战前15个月的国民收入。1919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只相当于1913年的60%气北方的煤矿被水淹没,工厂倒闭,耕田受到严重破坏,城市变成了废墟。222000幢房子被完全破坏,62000千米的道路需要整修,200万公顷的土地废弃不能再使用。第三,法国因战争负债累累,为了应付战争,法国向国外尤其是美国大规模举债,到1919年,法国已经负债350亿法郎。此外,战后法国陆军作战能力下降,已是外强中干。作为战败国,德国在战后被置于凡尔赛体系的压迫之下,按照《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损失了 14. 6%的可耕地面积45%的铁矿石,68. 1%的锌,26%的煤产量。气尽管如此,法国认为德国并没有被真正削弱,德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对法国的安全来说仍是严重的威胁。的对比和差异,难怪法国对两国实力对比深感焦虑,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此外,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和经济上不稳定等因素,战后的德国,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德国相比,法国战后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缺乏效率。1919年时,德国被打垮了,眼前的问题是德国的衰弱,但是过了几年正常生活后,德国的强大又成了新的问题。潜力尤其突出的是德国的钢铁工业,从1922年开始,尽管有所下降,德国的钢铁冶金生产能力恢复到战前水平,而法国的炼钢厂生产效益极其不佳。不仅如此,德国人还显示了他们组织军事力量的天赋。德国的战争机器不仅在装备和人员方面优于法国,在其运转效率方面也更胜一筹。德国具有如此势不可挡的发展潜力,无怪乎作为邻国以及宿敌的法国如此急躁不安,会在战后二十年代寻求一切努力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二、法国不安因素加强 ...........................................................................19-20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利时 ...........................................................................20-24
一、比利时损失惨重,领土要求 ...........................................................................20-22
二、放弃中立地位,寻求英法 ...........................................................................22-24
第二章 法国和比利时有关军事协定的谈...........................................................................24-36
第一节 谈判初期协商 ...........................................................................24-31
一、军事协定建议的提出 ...........................................................................24-25
二、伊普雷会晤 ...........................................................................25-27
三、圣雷莫会议前后 ...........................................................................27-31
第二节 草案出台后有关协定内容...........................................................................31-36
一、军事协定草案的出台 ...........................................................................31-33
二、法比签订军事协定草案 ...........................................................................33-34
三、法比最终签订军事协定........................................................................... 34-36
第三章 同盟中的裂痕........................................................................... 36-49
第一节 法比共同占领鲁尔 ...........................................................................36-44
一、鲁尔占领问题上法比 ...........................................................................36-41
二、占领鲁尔过程中法比的 ...........................................................................41-44
第二节 同盟作用让位于《洛迦诺公约》 ...........................................................................44-49
一、法比与《洛迦诺公约》的 ...........................................................................44-46
二、法比对《洛迦诺公约》的........................................................................... 46-47

结语

法比两国利益决定其外交战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和比利时都受到了德国的侵略,损失惨重,战后的法比两国都希望得到安全的保障。防止德国的再次侵略成了法比两国利益的共同点,因此,一战结束后不久,两国就开始了有关军事协定的谈判。从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法国总理克雷孟梭提出法比建立军事同盟,到两国最终签订军事协定,谈判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谈判初期法比主要围绕卢森堡问题、纪壳姆-卢森堡铁路归属权问题、占领德国问题展开协商讨论,尽管两国存在着利益冲突,但最终双方各自妥协,促成了法比军事协定草案的出台。草案出台之后,法比两国继续就草案的具体内容进行协商;最终,1920年9与7日,两国领导人在军事协定书上签字,法比军事同盟关系正式建立。法比军事同盟建立初期,比利时的外交政策一直紧跟法国,在国际事务上也唯法国马首是瞻。《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赔款问题一度成为国际关系的热点问题。法国想极力削弱德国,获得更多的赔款,而比利时也希望能尽快得到德国的赔款来进行战后重建工作。与德国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加剧导致法国出兵鲁尔,而比利时作为其盟友,加入了法国的鲁尔占领行动。然而,在共同占领鲁尔的过程中,法比两国由于利益上的分歧,矛盾日益凸显。法国占领鲁尔是其执行战后安全战略、追求霸权地位的重要一步;而对比利时来说,占领鲁尔只是为了获得德国的赔款,以恢复战争带来的创伤。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得比利时获得了英法的双重保障,从此,比利时的盟友不再仅仅是法国,法比双边同盟受到威胁。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德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希特勒上台后开始重整军备,纳粹势力的不断壮大威胁着欧洲的和平。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战争乌云已笼罩欧洲。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为避免遭受德国的侵略,1936年10月,比利时开始执行"独立政策",6个月后,比利时与英法两国达成协议,将比利时从1920年法比军事协定的相关义务中完全解放出来。至此,法比双边的军事同盟关系瓦解。法比军事同盟之所以会瓦解,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等各方面的原因均不容忽视。可见,国际关系是一个互动的整体,两国的外交关系难免会受到其它国家、尤其是其他大国的影响。纵观欧洲现代历史,军事同盟之下的法国与比利时历史无异于一颗流星,转瞬即逝。尽管法比军事同盟关系在两次世界大战间发挥的作用有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两国军事同盟对法比双方的外交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