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博士论文怎么写[写作必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92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英语教育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英语教育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英语教育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

当前,大学英语教育进入了其发展的瓶颈期。学界在积极寻求应对方案时,出现了思想矛盾交织的状态:有学者提出取消大学英语或缩减大学英语课时,有学者提出大学英语要“转向”即转为专门用途英语(ESP);有观点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要回归以外语为工具的教学理念,也有观点主张大学英语课程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等等。诸多不同的观点,使得大学英语教师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迷茫不知所措,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陷入“瓶颈”的大学英语教育急需一个理念上的明晰和方向上的指引。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英语教育”,而非“英语培训”。教育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的和谐发展与人生幸福,作为语言教学的大学英语教育,更是具有人文引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当下的时代特征、学生特点、社会环境等则向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诉求。超越当前单一知识教学和考试文化主导的现实,追求“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教育,是大学英语教育的功能,也是外界对大学英语教育的诉求。“智慧”一词的涵义至今没有定论,但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比较-致地认为,智慧是值得追求的,是更高境界的。智慧高于知识、思维和人格,但是智慧离不开这三要素。智慧蕴涵人文,智慧彰显和谐,人文与和谐是智慧的关键词。智慧生成的途径是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教育,是关注人文与和谐的教育,是指向学生幸福生活的教育。智慧教育不是灌输所谓的智慧理论和信息,而是通过引导学生的知识习得、思维训练和人格养成,智慧在“理解真知、正确判断和恰当实施”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和体现。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知识习得的内容需强调语言与文化并重。引导知识习得,需强调“专念”意识和“学生中心”理念,关注“认知-建构-探索”习得环节的“个人知识”生成。习得目标需指向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发展。大学英语教育中对学生思维训练的中心关注点是:兴趣、质疑、直觉和隐喻。兴趣是智慧生成的重要“引子”,大学英语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保持需贯穿始终。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手段,质疑导致智慧的生成。直觉又是智慧的一部分。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直接指向智慧的生成。直觉和隐喻是外语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最能在外语教与学中得以发展的思维和能力,却被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所忽略。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质疑的鼓励、直觉和隐喻的发展,需贯穿大学英语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在语言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学英语教育中对学生人格养成的引导,重点是跨文化语境下的人格关注,即引导学生的文化态度和翻译伦理。使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包容、尊重异域文化,自觉地使用英文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合中西方优秀文化,并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从广义上说,每一个跨文化交流者,都可称之为“译者”,所以大学英语教育有必要引导学生明晰译者职责,坚守译者伦理。同时,大学英语教育有责任也有能力担负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引导。学生的人格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引领,这需要教师开发多元信息、创设人文与和谐,更需要教师自身智慧的发展。知识习得、思维训练和人格养成,不是彼此孤立,而是和谐融合的,贯穿于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始终。三者相辅相成,知识习得让学生丰富,加之思维的不断发展和人格的逐渐养成,将学生引向智慧,“智慧”的生成无疑会作用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真正掌握。由此看来,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更加智慧,而且当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迷惘和“费时低效”的大学英语现状也会迎刃而解。大学英语,如果认清自身意义,追求“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教育,将从贫乏走向丰富,从困境走向自由,将在高等教育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发挥出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大学英语教育:陷入发展的“瓶颈”

二、研究者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智慧和智慧教育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

第四节 相关概念阐释

一、大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师

二、大学英语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引导学生智慧生成:大学英语教育的追求

第一节 智慧

一、关于智慧的重要阐释

二、智慧的三要素:知识、思维、人格

三、智慧的关键词:人文与和谐

四、智慧生成的途径:智慧教育

第二节 大学英语教育引导智慧之“能”与“求”

一、“引导智慧”的大学英语教育之内涵

二、大学英语教育“引导智慧”之功能

三、外界对大学英语“引导智慧”之诉求

第三节 追求智慧教育:大学英语突破“瓶颈”的良方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症结”

二、大学英语发展的路径:超越而非转向

第三章 智慧生成的基础:知识习得

第一节 狭化知识习得之现状

第二节 习得内容:语言与文化并重

一、语言与思维、文化的关联

二、语言习得与文化认知

第三节 习得指导:关注个人知识生成

一、有效习得:认知-建构-探索

二、专念和学生中心:促个人知识生成

第四节 习得目标:跨文化交流

一、为何指向跨文化交流

二、通往目标的历程:心智成长

三、目标的实现方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慧生成的关键:思维训练

第一节 为何要关注思维训练

一、思维及思维训练

二、隐没思维训练之现状

第二节 思维训练的内容与方式

一、激发兴趣

二、鼓励质疑

三、提升直觉

四、发展隐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慧生成的根本:人格养成

第一节 浅化及误解人格养成之现状

一、浅化人格养成

二、误解人格引导

第二节 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的人格关注

一、明晰文化态度

二、引导翻译伦理

第三节 基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人格引导

一、开发多元信息

二、追求人文与和谐

三、发展教师“智慧”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1]从知识教学到智慧教育——“五I”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及其实现[J]. 何晓斓,刘明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2]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 王守仁. 外语界. 2013(06)

[3]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 文秋芳. 外语界. 2013(06)

[4]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J]. 杨枫,孙凌.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3(03)

[5]中西方人生智慧与教育价值的提升[J]. 孙俊三,吴雪琴.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02)

[6]外语教育的学科属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J]. 夏纪梅. 当代外语研究. 2012(11)

[7]大学通识教育的意蕴及其可能性[J]. 刘铁芳. 高等教育研究. 2012(07)

[8]以国家安全为导向的美国外语教育政策[J]. 戴曼纯.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04)

[9]内容驱动还是语言驱动——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J]. 俞理明,韩建侠.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03)

[10]为质疑而教——中美课堂教学的比较及其思考[J]. 吴艳.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2(05)


英语教育博士论文怎么写

英语教育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研究 ——以上海市中小学英语教育为例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竞争、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和加深,国与国之间的依存性与日俱增,各个国家将教育改革与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各国开始重新审视本国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审慎思考本国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适应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飞速发展,重视语言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大背景,对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政策的执行现状和执行效果进行调查,深入探究影响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四个研究问题,包括:(1)上海市外语教育政策文本链的衔接性如何?(2)基层执行者视角下,上海市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现状如何?(3)哪些因素影响了外语教育政策的执行?上述因素是如何影响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的?(4)基于上述因素,如何构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外语教育政策执行路径?根据研究问题,分别对本研究所采用的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文本分析法、历史逻辑分析法和个案法等对研究问题进行探究,通过问卷、访谈和文本材料等数据的三角验证,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凝练本研究的结论。从现状研究发现,上海市中小学外语教育政策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外语教育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外语教育政策链条运行顺畅,上位政策对于下位政策具有统领作用,体现出较强的政策效力和良好的政策衔接性,但是政策话语较为抽象,可操作性较弱。外语教育政策执行机构设置合理、并能够根据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及时的调整,执行机构责权范围明确,执行机构所开展的政策活动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要务,政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但是执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与基层执行者教师间的沟通有待加强。外语教育政策执行者自身的专业素养较高,如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政策素养、教育理念等,同时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为外语教育政策“落地创生”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丰富,但也有待进一步优化配置。上海市正在全力将上海打造为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此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为上海市外语教育政策的执行营造并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依据问卷所收集的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政策执行者教师执行上海市中小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资源和政策环境四个因子,按照影响的大小排序分别是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资源、政策和政策环境,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因子模型达到了较好的拟合度。由此可知,以上四个因素对于执行者教师执行外语教育政策具有正面促进作用。继而,通过对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的分析,笔者从政策、执行机构、执行资源和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育政策执行路径。本论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缘起、研究目的、核心概念、研究意义、研究路径、论文框架以及论文的整体结构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回顾语言教育政策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探讨了国内外“外语教育政策(语言教育政策)”、“外语教育政策执行(语言教育政策执行)”两个核心概念相关文献综述,总结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第三章为理论基础,厘清核心概念“语言教育政策”和“语言教育政策执行”,并从政策体系、政策执行模式入手,分析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四章为研究设计。首先,本章以第三章厘定的核心概念框架为基础,划分语言教育政策执行的阶段,结合公共政策执行模式和教育政策执行的特点,厘定本研究语言教育政策执行分析框架;其次,详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第五章为上海市中小学外语教育政策链衔接性分析,回顾上海市中小学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介绍和分析政策链上的政策文本内容,剖析政策效力和政策链的衔接性,客观评价政策链发展状态。第六章为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现状调查结果与讨论,围绕上海市初级中学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现状和影响因素两大主要问题对调查问卷、访谈和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七章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育政策执行路径建构,从政策本身、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资源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探讨对教师执行外语教育政策的影响,结合以上因素间的互动关系,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育政策执行路径;第八章为结论,总结和回顾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结论,阐述本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核心概念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路径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言教育政策研究综述

2.1.1 国内研究综述

2.1.2 国外研究综述

2.2 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综述

2.2.1 概述

2.2.2 研究主题

2.3 语言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综述

2.3.1 国内研究综述

2.3.2 国外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语言教育政策执行的相关概念

3.1.1 对于政策概念的理解

3.1.2 对于教育政策概念的理解

3.1.3 对于语言政策概念的理解

3.1.4 对于语言教育政策概念的理解

3.2 关于语言教育政策执行的概念

3.2.1 对于政策执行概念的理解

3.2.2 对于教育政策执行概念的理解

3.2.3 语言教育政策执行概念的工作定义

3.3 政策体系构成

3.4 政策执行模式

3.4.1 过程模式

3.4.2 互动模式

3.4.3 循环模式

3.4.4 博弈模式

3.4.5 系统模式

3.4.6 综合模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语言教育政策执行的阶段划分

4.2 本研究政策执行分析框架构建

4.2.1 过程模式

4.2.2 系统模式

4.2.3 综合模式

4.2.4 本研究政策执行分析框架

4.3 研究对象

4.3.1 政策

4.3.2 政策执行者

4.4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4.4.1 研究问题

4.4.2 研究方法

4.5 研究过程

4.5.1 数据收集工具与实施过程

4.5.2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中小学外语教育政策链分析

5.1 政策背景分析

5.1.1 科教兴国战略

5.1.2 人才强国战略

5.2 政策文本链及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5.2.1 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分析

5.2.2 上海市基础教育政策分析

5.2.3 上海市基础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分析

5.3《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政策链衔接性分析

5.3.1 指导思想

5.3.2. 课程理念

5.3.3 课程目标

5.3.4 课程结构

5.3.5 课程标准编制

5.3.6 教材建设

5.3.7 课程实施

5.3.8 课程评价

5.3.9 课程管理

5.3.10 课程保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现状调查结果与讨论

6.1 调查问卷数据描述性分析

6.2 访谈内容提要

6.2.1 教师A访谈内容提要

6.2.2 教师B访谈内容提要

6.3 书面资料介绍与分析

6.3.1 校本课标简介

6.3.2 校本课标写作部分的制定过程

6.3.3 上海市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标准的比较

6.4 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现状

6.4.1 政策执行效果

6.4.2 执行者的执行意识和执行行为

6.4.3 执行机构

6.4.4 执行活动

6.4.5 执行资源

6.5 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现状小结

6.6 影响外语教育政策执行因素推测性分析

6.6.1 问卷量表的维度说明

6.6.2 量表的结构效度分析

6.6.3 问卷量表的内在信度检验

6.6.4 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6.6.5 影响因素间的回归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育政策执行路径

7.1 影响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的因素讨论

7.1.1 政策本身

7.1.2 政策执行机构

7.1.3 政策执行者

7.1.4 政策执行活动

7.1.5 政策执行资源和政策环境

7.2 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育政策执行路径

7.2.1 合理制定与修订政策内容,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

7.2.2 政策执行机构从管理走向治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7.2.3 加强政策执行的监测和评价

7.2.4 提升政策执行者的专业素养

7.2.5 优化政策执行资源配置和政策执行环境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研究发现

8.2 研究创新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8.4 研究展望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语言教育政策执行现状的调查问卷(第一稿)

上海市外语课程改革现状调查问卷(终稿)

访谈提纲

补充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1]文化认同视阈下新疆双语教育政策实施问题研究[J]. 杨挺,龚洪. 民族教育研究. 2017(03)

[2]基于教育生态学视阈的中加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J]. 郭辉. 民族教育研究. 2017(02)

[3]供给不足对新疆实施双语教育政策的制约及应对策略[J]. 胡炳仙,焦雯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1)

[4]美菲关系对菲律宾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的影响研究[J]. 刘燕,周玉忠. 宁夏社会科学. 2017(01)

[5]国家安全层面下的美国外语教育政策研究[J]. 张瑞嵘.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6(06)

[6]微观语言规划理论在我国外语课程政策实施中的探究[J]. 张蔚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6)

[7]美国外语教育政策演变对我国的启示[J]. 曹湘洪,吴曦. 新疆社会科学. 2016(06)

[8]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J]. 邵忠祥,范涌峰,宋乃庆,凌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9]教育政策执行者的行为研究述评:模式、影响、规制[J]. 杨聚鹏. 现代教育管理. 2016(11)

[10]教育政策执行简单抑或复杂——来自个案的思考[J]. 蒋园园.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31)


英语教育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英语教育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从民族性到全球化: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变迁研究

英语曾经是偏安于世界一隅的一个欧洲岛国的民族语言,它在短短几个世纪里从不列颠出发,遍布“日不落帝国”,进而发展成为如今的国际通用语。英语及其承载的文化留给人们一笔具有全球价值的财富,这笔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英语教育得以传承和发展。本文基于历史视角,在社会话语理论框架下,运用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系统地分析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具体地说,在回顾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地位确立这一背景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民族特性”、“文化殖民”和“全球化视野”等主要特征,并探讨其教育价值和历史局限性。英国“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是在“古英语”(盎格鲁-撒克逊语)和“中世纪英语”的基础上,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发展而形成。“现代英语”始于16世纪,具体界定是:1500-1800年间为“早期现代英语”时期,1801年至今为“晚期现代英语”时期。本文聚焦16-19世纪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由六部分组成,除了绪论和结语外,还有五章。第二章是背景分析,探究“现代英语”教育如何在英国得以兴起。第三、四、五章分别从不同专题角度分析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第六章是对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总体评价。具体而言:第二章主要从英格兰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文学的发展和民族语言的形成等方面分析英国“现代英语”教育背景。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英语取代法语,由老百姓的语言提升为官方语言;民族文学的发展将英语由生活语言转变为文学和学术语言;英语自身的规范化发展,促进了“现代英语”的形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驱动以及语言学家的贡献综合地为“现代英语”教育的兴起准备了条件。第三章重点探析16世纪之后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民族特性。通过梳理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近代英语教育政策和不同层次的英语教育,以及外来移民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教育政策,发现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在致力于提升民众识字能力的同时,试图通过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同化提升民族意识、重构少数族裔民族身份、培养民族和国家认同,从而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性。第四章重点探析17世纪之后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文化殖民特性。英国殖民地英语教育伴随着其海外贸易、传教和殖民统治的步伐,在殖民早期采取语言和文化同化政策,致使本地语教育和本地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在殖民晚期调整其语言教育政策,通过英语教育培植本地精英阶层(如印度),或构建英国化主流社会阶层(如北美、澳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殖民地社会结构和文化身份重构,使殖民地英语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文化殖民特征。第五章针对18世纪末及19世纪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全球化视野,基于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英国社会不同话语主体权力关系,阐释英语教育全球化视野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英国的语言政策从民族同化逐渐走向文化宽容,语言教育政策从单语走向双语或多语教育并存;同时,由于英国文化多重特质的影响,“现代英语”教育在全球化过程中更加重视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从而呈现出文化转向的突出特征。第六章从语言文化教育、民族身份教育和国家发展战略等维度对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局限性进行反思。在语言文化教育维度,“现代英语”教育体现出语言与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和偏重语言形式和工具性作用、过分倚重社会力量等特点;在民族身份教育方面,“现代英语”教育对英国本土民众的社会身份、文化身份和公民身份建构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体现民族身份的统一性,同时它对海外殖民地民众的英国化和本土化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体现了民族身份的多样性;在国家发展战略维度,在王国、大英帝国和英联邦不同历史时期,“现代英语”教育均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历史变迁研究对我国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规划、语言政策以及语言教育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认为,国家语言规划应符合话语主体社会关系和国家战略,国家语言政策应尊重话语主体社会身份和民族身份认同,国家语言教育政策也应有利于知识与信仰体系重构和跨文化交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英语史和英国英语教育研究

二、影响英国语言教育的要素研究

三、语言规划、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政策研究

四、国内外研究评析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古英语、中世纪英语与现代英语

二、语言与语言教育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六节 研究的理论视角

一、话语理论

二、英国语言教育话语分析

第二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民族国家的建立

一、从族群到民族王国

二、从民族王国到民族国家

第二节 民族文学的发展

一、民族文学的发端

二、民族文学的奠基

第三节 民族语言的形成

一、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古英语

二、中世纪英语

三、现代英语

第四节 “现代英语”教育的兴起

一、文艺复兴的影响

二、宗教改革的驱动

三、语言学家的贡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民族特性

第一节 作为英格兰民族语言的英语教育

一、英格兰的英语教育政策

二、英格兰的英语教育

第二节 作为威尔士和苏格兰通用语的英语教育

一、威尔士的英语教育

二、苏格兰的英语教育

第三节 作为英国移民第二语言的英语教育

一、英国移民的主要来源

二、英国移民的语言规划

三、英国移民的语言教育政策

第四节 “现代英语”教育民族特性的体现

一、英格兰基于英语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

二、威尔士和苏格兰基于英语教育的民族同化

三、英国移民基于英语教育的民族身份重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文化殖民

第一节 英语教育对殖民地本族语教育的冲击

一、英语教育对爱尔兰殖民地语言教育的冲击

二、英语教育对北美及澳新殖民地语言教育的冲击

三、英语教育对印度殖民地语言教育的冲击

第二节 英语教育对殖民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英语教育对爱尔兰殖民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英语教育对北美及澳新殖民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英语教育对印度殖民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 英语教育对殖民地意识形态的渗透

一、英语教育对爱尔兰殖民地意识形态的渗透

二、英语教育对北美及澳新殖民地意识形态的渗透

三、英语教育对印度殖民地意识形态的渗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全球化视野

第一节 英语教育全球化视野的社会语境

一、基于话语理论的英语教育要素分析

二、影响英语教育全球化发展的话语主体

三、英国英语教育全球化发展的话语秩序

第二节 英语教育全球化视野的政策调整

一、民族同化的语言教育政策

二、文化融合的语言宽容政策

三、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多语政策

第三节 英语教育全球化视野的文化转向

一、文化概念与英国文化的特质

二、英国英语教育全球化的文化使命

三、英国英语教育全球化的文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英国“现代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局限

第一节 作为语言文化教育的重与轻

一、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社会文化特性

二、“现代英语”教育的社会文化特征与功能

三、“现代英语”教育作为语言文化教育的反思

第二节 作为民族身份教育的得与失

一、语言文化与身份建构的关系

二、英国本土“现代英语”教育与民族身份建构

三、英国殖民地“现代英语”教育与民族身份重构

四、“现代英语”教育作为民族身份教育的反思

第三节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成与败

一、语言教育作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

二、“现代英语”教育作为英国的发展战略

三、“现代英语”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反思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1]“葛兰西文化主导权理论”之误读[J]. 石坚,郎加泽仁.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2]英国少数族裔教育政策的阶段特征与核心价值[J]. 陈志伟,吴艳梅. 民族教育研究. 2018(05)

[3]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教育规划的中国问题——著名语言生态学家Robert Phillipson教授访谈录[J]. 周小舟,沈骑.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 2017(01)

[4]中国语言资源多样性及其创新与保护规划[J]. 黄行. 语言学研究. 2017(01)

[5]中英美大学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策略比较[J]. 陈建平. 现代外语. 2017(01)

[6]英国支持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政策及问题思考[J]. 倪胜利.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6(06)

[7]中外大学机构身份话语建构比较研究[J]. 陈建平. 中国外语. 2016(04)

[8]语言竞争试说[J]. 李宇明.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02)

[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J]. 王辉,王亚蓝. 语言战略研究. 2016(02)

[10]近代早期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与发展[J]. 许志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0)

以上是英语教育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